-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孟子三章》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三篇文章,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学习孟子的说理方法,体会其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论证特点。
4.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思想,懂得困境中造就人才、国无忧患意识易遭灭亡以及大丈夫应有的品质和道德准则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
(3)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和语言风格。
2.难点
(1)理解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孟子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表达的关于国家统治和民心向背的道理。
提问:同学们,从这首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与国家兴衰相关的重要因素?
明确:民心的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所探讨的主题。
2.字词教学
展示以下词语,让学生朗读并注意字音:米粟(sù)
寡(guǎ)助亲戚(qi)
畔(pàn)之
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如: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
城:方圆三里的内城。郭:方圆七里的外城。环:围。
委:弃城而逃。
域民:使人民定居下来。
固国:巩固国防。
威天下:威慑天下。
得道者: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的人。寡助:帮助支持的人少。
至:极点。
亲戚: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畔:同“叛”,背叛。
3.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4.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明确: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明确: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明确: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人和也。明确: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明确: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5.文章分析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提问: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和。提问: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作者首先通过举例论证,从进攻和防御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然后进行类推,从战争引申到治国,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仅依靠“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施行仁政,得到“人和”。最后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问:“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指“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6.写作手法分析
讲解本文运用的逐层论证、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逻辑性。
分析文中运用的排比、对比等手法,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气势和语言魅力。
7.课堂小结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以及施行仁政的意义。让学生背诵全文。
8.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 凌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无答案).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含解析).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练习题(含答案).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