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和文化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和文化美。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滋润着大地,孕育着生命。不同的地方,雨有着不同的特点,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汪曾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昆明的雨。(板书课题:昆明的雨)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的小说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以下是文中的生字词及拼音:
辟邪(bìxié)
鲜腴(xiānyú)
篱笆(líba)
格调(gédiào)
吆喝(yāohe)
暮年(mùnián)
情味(qíngwèi)
苔痕(táihén)
密匝匝(mìzāzā)
连绵不断(liánmiánbùduàn)张目结舌(zhāngmùjiéshé)
2.思考: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答案: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昆明雨季的物(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等)、昆明雨季的人(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在酒店小酌的友人等)以及作者在昆明雨季的生活经历(为宁坤作画、与友人小酌等)。
(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进行批注。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及批注,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样子让人怀疑:这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槽!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预设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干巴菌的样子让人怀疑它是否能吃,然后通过描写它的美味,让人对它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而突出了干巴菌的美味。同时,“这东西也能吃?!”和“这东西这么好吃?!”两个句子的标点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前者表达了作者初次面对干巴菌丑陋外形时的质疑和惊讶以及对它的嫌弃,后者表达了作者对干巴菌鲜美味道的惊喜与惊叹。此外,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干巴菌的颜色,也写出了它的形状,富有画面感。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预设答案:这句话中,“滑,嫩,鲜,香”四个字单独成句,突出了牛肝菌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牛肝菌的美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简洁明了。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品味了文中细腻的语言,感受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和文化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如《受戒》《大淖记事》等,感受他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昆明的雨》,谁能说说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内容?预设答案: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昆明雨季的物、昆明雨季的人以及作者在昆明雨季的生活经历。
(二)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我想念昆明的雨”?
预设答案: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不仅是因为昆明的雨具有独特的特点,如“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雨季气压不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 凌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无答案).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含解析).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练习题(含答案).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