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理论考试试题(A)
(闭卷考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姓名:考试时间:年月日
大题
一
二
三
总成绩
累分人
复核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阅卷人
得分
()1.牙体缺损修复的抗力形要求主要是指:
A.修复体在口腔中能所作所为各种外力而不破坏;
B.修复体在口腔中能抵抗各种外力而不移位;
C.患牙能抵抗修复体戴入的力而不折裂;
D.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抵抗牙合力的作用而不破坏;
E.对患牙制备成一定的面、洞、沟以增加患牙的牢固度。
()2.正确恢复铸造冠外展隙的意义是:
A.保持牙列的完整性;B.有利于食物的排溢;
C.保护牙龈组织;D.提高咀嚼效能;
E.保护龈乳头。
()3.为防止产生继发龋,固定修复体设计应考虑:
A.必须覆盖点隙裂沟及脆弱的牙体组织;B.尽量与牙体组织密合无悬突;
C.边缘应扩展到自洁区;D.适当扩大外展隙;
E.以上都应考虑。
()4.制作固定修复体,为了保护牙周膜以下哪一点是正确的
A.牙尖斜度不宜过大; B.接触点的松紧度适当;
C.接触点的位置要准确; D.清除早接触建立牙合平衡;
E.以上都正确。
()5.牙体缺损修复体正确恢复牙冠外形高点的作用是
A.防止食物嵌塞 B.稳定牙弓;
C.保护牙龈组 D.提高咀嚼效率;
E.以上都是。
()6.使固定修复体固位的主要固位力是
A.摩擦力B.榫牙合力
C.粘着力D.摩擦力和粘着力
E.榫牙合力和摩擦力
()7.影响粘固力的因素下列哪一点是错误的
A.粘固面积越大,粘固力越大
B.粘固剂越厚,粘固力越大
C.粘固剂越粘稠,粘固力越大
D.修复体与牙体越密合,粘固力越大
E.修复体与牙体越清洁干燥,粘固力越大
()8.合金嵌体窝洞制备时,需形成洞缘斜面,其目的是:
A.增加抗力,防止游离牙釉柱折断;B.增加固位力,防止脱位;
C.增加覆盖面积,增强粘结力;D.增加密合度,增强粘固力;
E.增强密合度,防止侧向脱位。
()9.制作合金嵌体,牙体预备洞形的特征是
A.洞形无倒凹,底平壁直;
B.洞壁预备成<2°的外展,洞缘不做斜面;
C.洞壁预备成<5°的外展,洞缘形成斜面;
D.洞壁预备成<5°的外展,洞缘长斜面;
E.洞壁预备成<5°的外展,洞缘无斜面。
()10.高嵌体主要依靠:
A.钉洞固位;B.箱形固位;
C.鸠尾固位;D.沟固位;
E.粘结固位。
()11.辅助固位形式是指:
A.钉洞固位;B.箱形固位;
C.鸠尾固位;D.轴沟固位;
E.以上都是。
()12.前牙3/4冠切缘沟的作用:
A.防止继发龋;B.增进美观;
C.阻挡3/4冠舌向脱位;D.阻挡3/4冠龈向移位;
E.保护切缘。
()13.前牙3/4冠的固位力,主要依靠:
A.邻面片切彼此平行;B.切缘沟;
C.舌面与牙长轴平行;D.邻轴沟的长度和深度;
E.邻轴沟彼此平行。
()14.上前牙3/4冠的邻面轴沟应位于邻面片切面的:
A.唇1/3;B.中1/3处;C.舌1/3处;
D.舌1/3与中1/3交界处;E.唇1/3与中1/3交界处。
()15.桩冠的冠桩的长度要求达根长的:
A.2/3;B.1/3;
C.1/2;D.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政治课件:1-1-1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pptx
- 语文三上练习题第四单元测试卷.doc VIP
-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周艳红第二版) 教案全套 项目1-7.pdf VIP
- 贵州天眼介绍.pptx
- DELTA台达VFD-MS300精巧标准型向量控制变频器使用手册调试说明.pdf
- 农业银行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pdf VIP
- 2022-2023学年济南市历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秋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五节 设计舞台灯光秀 .pptx
-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ppt
- 《大数据挖掘与统计机器学习(第3版)》 课件全套 吕晓玲 第1--10章 概述、线性回归方法 ---循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