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政,其犹治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政,其犹治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治国之政,其犹治家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节选自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可以方枘,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节选自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世A之所以亟B绝者C其辙迹D可见也E然而F不避G是后H车又将覆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关键,与《阿房宫赋》中“多于机上之工女”的“机”意思不同。

B.而,连词,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用法相同。

C.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后成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D.患,祸害,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患”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先引用俗语表明观点,接着将夏商周三代和秦王朝进行对比,得出国家存续、灭亡的变化规律,以此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B.胡人和粤人刚出生时声音、欲望和嗜好基本相同,长大后却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贾谊以此证明教育和习惯的重要性。

C.诸葛亮认为,人君就像北辰星居于中心地位,臣僚官佐就像北辰星旁的台辅星,官员的属吏就像其他星宿,而百姓就像繁星。

D.在诸葛亮看来,人君应当重视观测天文、祭祀祈福、礼乐教化之事,否则,一旦天、地或人出现反常之态,必定导致国家覆灭。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译文:

(2)《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译文: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治国之策,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0.CEG

11.B

12.D

13.(1)(如果)教育得当而左右亲随品行端正,那么太子必定品行端正,太子品行端正则天下就能安定了。

(2)《经》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4.①材料一侧重于强调治国要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以尽早教育太子和替他选择左右之人为当务之急。

②材料二侧重于强调治国要致力于确立天、地、人的根本,人君应该按照常法要规治理国家。

【解析】

【导语】贾谊在材料一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选择良师和早期教育来培养太子的德行,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相比之下,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更关注国家治理的整体结构和规律,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的平衡,以及遵循先王之法的重要性。两者都指向治国安邦,但一侧重于个体教育,一强调宏观法则。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王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其车轮的痕迹(原因)也可以看得清楚了;但是却不注意避免,这样后面的车(汉朝)又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亟绝”指快速灭亡,“秦世”为“亟绝”的主语,A、B两处不断,C处需断开;

“辙迹可见”表意完整,“也”为句末停顿,D处不断,E处需断开;

“然而”表示转折,“不避”是内容,F处不断,G处需断开;

“后车”喻指后面的朝代,H处不断。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能力。

A.正确。关键/织机。句意:治与乱的关键。/比机上的工女还多。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