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读后感.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第三章子曰:“惟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此句须反复诵读,方能真正体悟圣人之殊胜意。“仁者”

是儒家价值的中心,人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是士君子的成

人之路,也是人性自觉、自尊的必然选择。贤人、圣人、天

人构成了儒家价值的果位次第,层层递进。发什么心,成什

么果。

孟子说过一段话:“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

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

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

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

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

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

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

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

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这样

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

呢?’……”

如此看来,“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自有大义在

那里,大义就是仁者爱人、恶人的标准。进一步解释,“惟”

是“只有”、“仅仅”的意思,有强调的语气。“能”是“能

够”的意思,指有能力做。“好”、“恶”是动词,分别指“喜

欢”与“痛恨”。“人”与“仁者”相关,这句话就是:只有

仁者能够喜欢有仁的人,能够痛恨无仁之人。联系里仁一章、

二章之句义,仁是内在于人的,而且需要人自身的努力保有

仁性。能够这样做的人就是仁者。仁外化为天地万物之性就

是化生孕育万物之生,仁内化于社会文物制度就是礼义廉耻,

在孔子的政治世界里就是克己复礼了。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解

释为只有保有仁性的人,能够根据儒家知礼义廉耻之大义喜

欢仁人或痛恨不仁之人。

所以朱熹引用游酢的话:“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

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无私心,

所以能好恶也”。朱熹根据一般人的好恶突出仁者的好恶,

仁者有其正,这个正就是那个大义吧。针对宋代士大夫的生

活风气,朱熹与游酢所指的宋代的那个仁者就有无私心的大

正大义了。其实,仁者能够好人恶人不仅会随着时代变化呈

现出不同的意义,关键还在于对仁义这一话语的再阐释罢了。

成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公民,也未免不

至于是了。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第四章子曰:“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第三章孔子说仁者能好人恶人。那么,如果自己仁的还

不圆满的话,自己会有什么后果呢?如果这个语境还原可以

肯定的话,那就是说孔子认为即使自己的仁不圆满,但是如

果志于仁,则做事为人就不会作恶了。

什么是志呢?根据《汉语字典》,志作名词,属于形声结

构。从心,士声。战国时“志”从心、之,之亦声。意思是

心之所往。其本义为志气、意愿,亦谓心之所向,未表露出

来的长远而且大的打算。《说文解字》解释“至,意也”;《国

语·晋语》释志为“德义之府也”。《论语·学而》说“父在

观其志”。《孟子》则曰:“夫志,气之帅也。《荀子·解蔽》

说》“志者,臧也”。《毛诗序》又说:“在心为志。”志作为

动词,意思是有决心、有意志于什么,专心于什么。《论语·为

政》就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此处志于仁与志于学属于

同一用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决心以仁为本,

把仁道作为处事做人的根本,那么,就不会做恶事了。”

什么是恶呢?《说文解字》说“恶,过也。”《周易·象

传》有“君子之遏恶扬善”语;《荀子·王制》则说:“元恶

不待教而诛”。古代有十恶不赦之罪。仔细体悟孔子“苟志

于仁矣,无恶也”的思想,其意义就应该是:“如果一个人

有决心行仁道,则不可能犯什么大恶之罪了。”其实,生活

中行仁道、做仁事才可能是整个社会和谐安康幸福,否则的

话,人人无仁道可行,仁事可做,世弊就会丛生。正因为没

有十全十美的社会,正因为有多元价值存在的可能,甚至现

实中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样态,所以儒家不求人家报德,以直

报直即可,人人行仁道,生活中可能因无知而有过,却不至

于主观生恶、戕害生命。如果说某高校大学生药某开车撞人

致伤是过,但是拔刀杀人就是恶,无论药某说什么,都不足

以抵命。甚至药某的某些同学还联名保药某,足见这些人多

么麻木不仁,多么不义,违背社会公正的大义试图维护个体

的江湖义气即是不义,何有仁在?正因为药某寡仁少义才使

文档评论(0)

130****2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