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十八个虚词考点详解 .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十八个虚词考点详解

高考文言文十八个虚词考点详解

2001年语文考试说明指出“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分析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有关虚词的考题,出题的角度都是重在

区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现列出2001年考试说明中

20个虚词的词性、用法和意义,并主要以课文基本篇目中的句子为例,

用由简到繁的顺序排列。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可不译。

1、表示判断语气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

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负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3、表示疑问语气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

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

孟子》)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语气助词

1、用于陈述句尾。或助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或

助已然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可译为“了”;或助将然语气,说明事

情将要实现,可译为“了”。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之战》)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2、用于感叹句。助感慨、讥刺、赞颂语气,可译为“了”“啊”。

呜呼,烈矣!(《谭嗣同》)

3、用于祈使句,助请求、劝勉、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4、用于疑问句,助疑问语气。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助词

1、在别的词(形容词、动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

“……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

2、“者”用在判断句或定语后置句中,起提顿作用(或说是一种

标志),不译。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在判断句或定语后置句中,起提顿作用(或者说是一种标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4、“者”有时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5、“者”有时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6、“者”有时用在句末,可译为“……似的”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7、用在因果复句中,起提顿作用,表原因,可译为“……的原

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介词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

况可译为“到”、“到”“在”“自”“从”、“在……方

面”“在……中”、“向”“跟”“同”“从”“自”“对”“对

于”“给”、“由于”“因为”等。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到)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因为)

2、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

“胜过”。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比)

匹夫之有重于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85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