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VIP

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三(上)期中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下图所示为良渚文化遗址示意图。良渚遗址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有水坝等大规模水利设施,内城中部有大型殿堂式建筑。古城周围分布着大量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级别最高的墓地随葬有600多件玉器。由此可知当时()

A.早期部落国家开始出现 B.进入精耕细作传统农耕时代

C.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 D.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发展全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遗址有复杂的城市建设、大规模的水利设施、以及大量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这体现了当时良渚文化遗址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出现,排除A项;B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的文化之一,仅仅通过一个文化遗址不能得出长江流域整个早期文明的发展全貌,排除D项。故选C项。

2.春秋以前,天子以下,上至公卿,下到平民,皆有参与谏议的权利。战国时期,谏官日益专职化,出现了“司过”这样职司渐趋完备、人数较为固定的专职谏官。《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政治秩序逐渐转型 B.专制集权不断加深

C.谏议制度发展成熟 D.等级尊卑日益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春秋以前公卿平民都参与谏议,到战国时期谏官专职化,反映了官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符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转型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B项专制集权加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谏议制度发展成熟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项;西周等级秩序森严,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3.武则天自天授三年(692年)起赐新任命的都督、刺史(地方军政长官)以绣袍,上绣山形,周围绣有“德政惟明,职令思平。清慎忠勤,荣进躬亲”等文字;两年后,赠袍行为推广到所有新任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其袍文仍各有训诫”。武则天此举旨在()

A.强化监察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 C.重塑政治秩序 D.打击李唐宗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围绣有德政惟明,职令思平......荣进躬亲等文字”可知,武则天对官员提出要求,其目的是巩固专制统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对都督、刺史以及所有文武官员,并未体现监察制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秩序稳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武则天对官员的要求,并未体现对李唐宗室的打击,排除D项。故选B项。

4.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柳永对抗的是()

A.理学兴起并日益思辨哲学化 B.正统思想文化对人性压抑

C.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 D.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并结合所学可知,柳永词通俗易懂,被士大夫视为低俗,士大夫所代表的正统文化中的理学压抑人性,维护三纲五常与柳永所代表的俗艳文化出现了冲突,B项正确;柳永对抗的是理学压抑人性的部分,与思辨化的理学无关,排除A项;柳永词体现出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排除C项;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与史实不符,柳永对抗的是理学压抑人性的部分,排除D项。故选B项。

5.明英宗时期,有朝臣援引古训谏称“欲怀远者必先安近,中国如本根,四夷如枝叶,疲中国以奉四夷,犹拔本根以益枝叶也”。孝宗时期,又有人上书称“今各处地方水旱相仍,人民穷困,却乃疲中国,以供远夷,费有用而易无用”。从中折射出明朝()

A.华夷观念的松动 B.朝贡体制的终结 C.民间贸易的禁绝 D.对外交往的收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各处地方水旱相仍,人民穷困,却乃疲中国,以供远夷,费有用而易无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政府认为对外交往对国家发展益处不大,折射出对外交往的收缩,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华夷观念,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朝贡体制并没有终结,排除B项;从来没有体现民间贸易的禁绝,排除C项。故选D项。

6.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发现古人的脏腑理论以及绘制的解剖图常常自相矛盾,为此亲至义家、刑场,解剖观察尸体脏器,笃定了“先人典籍有误”。后著成《医林改错》,书中附有25幅人体脏腑图,均为其亲眼观察后所绘。这折射出()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麋鹿爱学习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持证人

多年法律、教育从业工作,合同文书、考试真题资料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20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