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docx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急诊期间采用的护理方案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7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37例患儿作为试验组,将其余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试验组患儿低,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中,给予患儿个性化护理,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病临床表现为手部、足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该病多发于2-10岁阶段的儿童群体中[1]。呼吸道、飞沫是传染手足口病的主要途径,该病传染性较强,医护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很有可能出现交叉感染,而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儿有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给患儿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2]。我院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在急诊中对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收治的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3]中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共纳入74例患儿。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医护人员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急诊时采用的护理方案进行分组:37例试验组患儿中,男性患儿有21例,占比为56.76%,女性患儿例数为16例,占比为43.24%,患儿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岁和8岁,平均(5.3±1.4)岁,患儿病程时间在1-4天内,平均时间为(2.4±0.6)天;观察组37例患儿中,男性、女性患儿例数分别为22例、15例,占比分别为59.46%、40.54%,年龄区间为3-9岁,平均年龄为(5.8±1.6)岁,病程范围为1-5天,平均时间为(3.1±0.5)天。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临床分析,P>0.05,满足深入研究的条件。

1.2方法

试验组:医护人员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患儿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给予患儿个体化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儿年龄特点、理解能力、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给予患儿心理护理。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面部表情、语气表达等,尽量获取患儿的信任,帮助患儿消除不安情绪。②给予患儿个体化口腔护理。在饭前饭后,医护人员应该让患儿用淡盐温开水漱口。若患儿存在较多的口腔疱疹,或者疼痛症状严重,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儿康复新液治疗,每天口含3次。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给予患儿饮食护理,为患儿准备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具有刺激性的食物。③给予患儿体温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多存在发热症状,医护人员无需给予特殊处理,叮嘱患儿多喝水,定时对患儿体温进行测量,如果患儿体温高于38.5℃,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儿物理降温或者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康复:患儿干预后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缓解:患儿干预后,体温降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儿干预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基本上未发生变化。康复、缓解患儿所占比例表示护理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搜集患者干预后的临床资料,本次为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整理临床数据,将其置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观察组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81.08%、97.30%,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细参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无效

缓解

康复

总有效率

试验组

37

7(18.92)

13(35.14)

17(45.94)

81.08

观察组

37

1(2.70)

11(29.73)

25(67.57)

97.30

2

-

-

-

-

5.046

P

-

-

-

-

<0.05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属于一种病毒性疾病。EV71病毒是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年龄在2-10岁的小儿群体自身免疫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加之EV71病毒传播途径较广,所以此阶段的儿童群体容易感染小儿手足口病[4]。患儿病情发作后身体多个部位会出现溃烂症状,因此患儿一旦发病,家长应该立刻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不然患儿病情会迅速发展,导致中枢系统发生病变,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5]。在治疗期间,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