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pptx

第五章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ppt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PROJECTINTRODUCTION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cingelit.Donecluctusnibhsitametsemvulputatevenenatisbibendum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3.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防治方法4.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定义: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单一物种(藻类和浮游生物)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原因:水体接收了过多的氮、磷化合物,使水体中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的过程。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水体富营养化受温度、光照、有机物、pH值、毒物、捕食性生物等因素制约。1.营养物质水体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约有20~30种。一般认为这两种营养元素诱发水体富营养化的浓度为:含氮量大于0.2~0.3mg/L,含磷量大于0.01~0.02mg/L。在大多内陆湖泊中,因有固氮蓝细菌,磷常成为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径流均含氮和磷,经过二级处理的出水亦含有大量氮和磷,将这些污水排人水体,可为藻类提供充足的养料,一旦其他条件适宜,藻类便可旺盛繁殖。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水体富营养化受温度、光照、有机物、pH值、毒物、捕食性生物等因素制约。2.季节与水温藻类是中温型微生物,因此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易发生藻类徒长现象。上层藻类活动旺盛发生富营养化。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水体富营养化受温度、光照、有机物、pH值、毒物、捕食性生物等因素制约。3.光照充足的光照是藻类旺盛繁殖的必要条件。在水体中,上层光照充足而成为富光区,藻类的光合作用也相应较强,释放的氧气可使溶解氧量达到过饱和的程度。当上层藻类的生长密度较大时,光线不易透过,下层即成为弱光至无光区,藻类和其他异养菌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而使下层水处于缺氧状态。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目前一般采用的富营养化指标是:含氮量>0.2~0.3mg/L含磷量>0.01~0.02mg/L生化需氧量>10mg/L细菌总数(淡水,pH值7~9)达105个/ml叶绿素a(藻类生长量的标志)>10mg/m3。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优势藻类:*主要是微型藻类。*湖泊中形成水华的藻类以蓝细菌为主。*由于占优势的浮游藻类所含色素不同,使水体呈现蓝、绿、红、棕、乳白等不同颜色。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危害:1.消耗溶解氧藻类进行呼吸藻类尸体被微生物分解鱼类、贝类窒息而死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危害:2.藻类过度繁殖阻塞鱼鳃和贝类的进出水孔,影响呼吸3.藻类产生生物毒素,引起鱼类、贝类病变或死亡4.产生气味化合物,使水体散发臭味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危害:5.破坏环境景观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危害:6.水体沼泽化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死亡后尸体大部分沉积在水底,使水体变浅、沼泽化,丧失水体功能。7.危害供水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富营养化的防治:1.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合理施肥,防治肥料进入河道。禁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2.控制藻类的生长使用化学杀藻剂,防治大量滋生*饲养草食性鱼类捞取水草做饲料和肥料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