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第1页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
主要批评论著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
(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
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
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
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
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
1、政论特征《陶渊明》
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3、笔锋常带感情
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
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
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
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
文学批评理论
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
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
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
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
2、审美独立
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
探索审美批评理论
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
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
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
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
了更多关注
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
功利主义
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
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
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
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
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第2页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
古典——现代;典雅——世俗;贵族——社会
一、胡适与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重建
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
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在中国文化转型和文明重建中所作出的选择:
主张:
1、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
2、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把语言作为文学革命的首要问题
民族思维方式的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
文学的国语:要求民族语言向着审美的方向发展
通过语言的变革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