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规范.docx

自然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自然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自然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权重分配和评价等级的标准。本文件适用于评估县级、地级市和省级陆域的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引用的相关文件内容构成了文件不可或缺的部分。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适用于标注日期对应的版本;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则以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版本(包括所有修订内容)

为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HJ192

自然资源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B34/T3544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

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不受外界破坏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研究区域在一定时期内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生态弹性、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

3.2

压力-状态一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

压力是指区域生产活动和需求获取对周边资源、环境的影响,是自然资源环境变化的直接原因;状态是指在压力作用下区域自然资源环境所呈现的各种状况;响应是指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与对策后产生的结果。“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描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施加压力,导致环境状态发生变化,而人类社会应对环境变化作出响应,以恢复或防止环境退化。

3.3

5

主观赋权法subjectiveempowerment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主观上对各属性的重视程度来确定属性权重的方法,其原始数据来源于主观经验判断。

3.4

客观赋权法objectiveempowerment

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属性在决策方案中的实际数据确定属性权重的方法,其原始信息应直接来源于客观环境。

3.5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相关的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3.6

贴近度closenesscoefficient

是指一定时间和区域条件下的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

4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规范性附录A。

5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赋权

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赋权采用综合赋权法,即结合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根据指标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和主观经验对决策指标进行赋权。

5.1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

5.1.1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层次模型构建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P)、状态(S)、响应(R)三个分层目标,分别反映被评价区域内自然资源环境在社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自然资源环境的资源状态、经济发展状态和环境治理的状态,生态弹性和环境达标的响应结果。

5.1.2构造各层次中的判断矩阵

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定义判断矩阵,数字1-9为各准则与方案在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所占比重的体现。

5.1.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a)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index)

CI=…………(1)

b)查找一致性指标RI(randomindex)

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6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I

0

0

0.52

0.89

1.12

1.23

1.35

1.42

1.47

1.50

1.52

1.55

1.56

1.58

1.59

……

c)计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ratio)

CR=CI/RI (3)

式中:

λmax--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判断矩阵阶数;

CR0.1时,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不具有满意一致性。

5.1.4主观权重向量Wi计算

………………

式中:

i--判断矩阵第i行;j--判断矩阵第j列;k--判断矩阵行数;

n--判断矩阵指标数量;

aij--判断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

5.2客观赋权法/熵值法

5.2.1指标归一化a)正向指标:

………………

b)负向指标: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