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海运发展文化(一)先秦、秦汉、隋唐五代时期内容提要先秦时期海运情况介绍秦汉时期海运情况介绍隋唐五代时期海运情况介绍一、先秦时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海上活动的兴起,人们航海的地理知识逐渐增加,并将中国东部外测的不同水域划成“北海”(今渤海)、“东海”(今黄海)、“南海”(今东海)。人们已了解到“百川归海”,并开始沿海巡航。同时,人们在江河和大海中航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风,并学会了利用风和帆航行。先秦时期,人们在认识风的同时,也对一些云雨气象、海洋水文特别是潮汐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人们已经知道趁涨潮出海,利用海洋定向潮流,顺流而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导航技术已与天文学联系起来。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进行了定量观测,并把海上航行与天文学相结合,利用北极星为航行定向。春秋战国时期,磁石“司南”已发明。但其用途主要用于陆上定位。海上主要以太阳和北极星为导航标志。总之,先秦时期的航海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渐深刻,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作为海上导航标志,并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二、?秦汉时期到了秦汉时代人们已开始自觉地使用季风航海。中国人已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实际上,两汉时期人们只有利用季风,才能做到远洋航行。在先秦时期天文导航的基础上,秦汉时期的导航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时的中国航海人员在航海过程中总结出了大量的天文经验和规律。除天文导航外,地文导航与陆地定位在航海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汉时,人们已能精确测量海上地形地貌,对潮汐已不仅局限于水面的涨落,而且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并能借助海潮流向进出港湾。总之,秦汉时期海运业发达,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导航能力也进一步地提高,并能对潮汐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航海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已步入了世界先进航海国家的行列。三、?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航海技术趋于成熟,人们已能熟练运用季风航行,天文、地理导航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对潮汐也能进一步正确解释。唐代,人们已能认识到北起日本海,南至南海的风有规律的到来和结束,这种与航行有关的季风称为“信风”。在利用这些信风航行的同时,人们已能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出这些信风的来去规律。唐代天文定位术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开元年间中国天文学家已可以利用“复矩”仪器来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虽与实际数字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是世界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而且这种测量术很可能已经在航行中使用。总结先秦时期,人们在认识风的同时,也对一些云雨气象、海洋水文特别是潮汐有了一定的了解。秦汉时代人们已开始自觉地使用季风航海。中国人已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唐代天文定位术已应用到海上航行了。知识拓展:请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季风、潮汐、子午线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中国海运发展文化(二)鉴真东渡内容提要鉴真东渡过程简介鉴真大师东渡日本的伟大成就一、鉴真东渡过程简介鉴真东渡是唐代时期中国海运业的一个伟大创举,鉴真大师为传播唐朝文化做出了伟大奉献。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二、鉴真大师东渡日本的伟大成就鉴真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的时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当时随鉴真和尚东渡的除船工外,船上还有随行的十八位僧人和八十五位玉工、画师、绣师、缮工、镌碑工,除此还有大量经卷、香料、药材以及所需粮食和生活用品。海船之大,可想而知。鉴真一行到达日本后,辗转来到奈良,受到日本君臣的欢迎。鉴真给日本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文化,在日本无私地贡献出了一切。鉴真对促进中日两国艺术、医药、建筑、宗教等文化交流做出优异的贡献。763年鉴真在日本圆寂,安葬于唐招提寺。鉴真东渡日本的伟大成就是和唐朝的强盛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当时唐朝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总结公元742年,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