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五老先进事迹材料.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美五老先进事迹材料

秦岭北麓,华州境内,树木茂盛,山青水秀,这里便是渭华起义的发

源地——高塘镇。

1935年,桂花飘香的季节,张书经出生在高塘镇的一户穷苦人家。

家里6个孩子,张书经是老大。山沟沟,靠天吃饭,地又薄,一亩地

只能打几十斤粮食,远远不够家用,父亲只好外出打零工、打胡基、

担木炭,挣些小钱,母亲在家省吃俭用,粗米淡饭维系家中生活。

13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难以度日,父母托人让张书经去华州

城里一家裁缝铺学缝纫,没想到五个月后,裁缝铺倒闭关门,张书经

失业回家。

14岁的时候,父母又找熟人,让张书经去高塘镇北村的启文女校做

工友,就是侍候老师,干着上下课打铃的事。白天,张书经提着马蹄

钟打铃后,跟着老师进教室,老师讲课,他就用心旁听。晚上,当老

师休息后,张书经点上煤油灯,一个人在教室里学习。

冬天,寒风嗖嗖,张书经忘情地学习着,身上的衣服又单又薄,手脚

冻得又红又肿。校长白春花看到这一情景,不声不响,为张书经赶制

了一件粗布大衣。穿上校长白春花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服,张书经感

动得流下了热泪。校长白春花拍着张书经瘦小的肩膀鼓励道:“好好

学习,你的成绩不错。”简短的话语,和蔼的笑容,温暖着张书经的

心,鼓励着张书经继续前行。张书经哽咽着说:“白老师,我一定不

辜负您的希望,下功夫学习,报答您的关心。”高塘启文女校是当时

高塘塬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每逢五、九集会,白雪亭等地下党员

利用集会时间进行学习、联络活动。校长白春花的父亲白雪亭就是学

习活动的组织者,秘密联络点的负责人。

在革命的环境中,红色的种子在张书经心中播撒、发芽。张书经暗暗

对自己说:“党啊,我衷心地感恩您,我要努力学习,回报您!”

两年之后,经校长白春花推荐,品学兼优的张书经来到高塘中学读初

中。靠着助学金,张书经步行从家里到学校5公里,3天背一次馍。

冬天,玉米馍冻得硬邦邦的,他在灶上舀一碗开水,泡着吃。夏天,

馍很快就发霉了,在馍布袋上一擦,将就着吃。

靠着顽强的毅力,3年学习期满,勤奋上进的张书经考入渭南师范学

校。由于学习优秀,表现突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

对张书经来说是崭新的一天,他满怀激情而又信心坚定地对自己说,

“旧社会使我失学,新社会让我复学,成了共产党员,我将会把我的

青春年华,把我的聪明才智,把我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中国共产党。”

同年,张书经被保送到陕西师范学院上大学,并担任团支部书记。他

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做标杆,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守。

1957年,23岁的张书经以优异的成绩被择优提前分配,他主动要求

去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学校让他去榆林,作为带队的学生队

长,他带着30多名同学搭乘大卡车去报到。路上,有五六个榆林的

女同学哭哭啼啼,说那个地方太荒凉,不想回去。他做思想工作,“我

们都去建设你们陕北,让荒芜变成美丽”。到了榆林,组织又分配他

去子洲县周家崄中学任教。他坐着驴拉的架子车,来到这个穷乡僻壤

的初级中学任教。在校期间,因他喜爱写作,3年后,被调到子洲县

广播站,后又调到宣传部任副部长,革委会政工组副组长、宣传组组

长,这一干又是14年。

这时,组织又找张书经谈话,让他去榆林地委宣传部工作。也在这时,

爷爷病重,母亲患病,孩子生病,一封家书接着一封家书从渭南华县

(今华州区)飞往榆林子洲,张书经的心纠结得不行。一方是调动,一

方是家况,张书经无奈而又无力地对组织说,“我请求回渭南”。

1974年,张书经回到了阔别17年的渭南,来到华县广播站做站长,

后来又抽调到落实政策办公室、选举办公室工作。

1981年,根据组织安排,张书经被调到高塘公社任副主任、主任,

镇长、书记,直至1995年退休。

刚一退休,还没有停歇,张书经受友人之邀,受聘于西安市公安碑林

分局柏树林派出所,搞宣传工作;后又到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当班

主任。

2004年,华县高塘镇关工委讲学团成立。张书经毅然辞去西安的高

薪应聘,回到高塘镇搞关工委工作,担任常务副主任,讲学团团长。

有人问张书经,为什么放弃西安的高收入,甘愿回到高塘镇义务为青

少年作思想教育工作?

张书经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年少时他的校长曾帮助过他,鼓

励他做一个有用的人,是党救了他,他才有今天的好生活。二是在西

安碑林分局柏树林派出所工作期间,有一位学生家长来报案,孩子因

和母亲发生争执,跳楼自杀。这让他感觉到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没有

抗压能力。三是放假期间回到高塘镇,他看到街道上有人晒了一大席

馍,问后得知,是从

文档评论(0)

洞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生

认证主体 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