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docxVIP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选择题

1.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清廷的做法()

A.保证了地方社会秩序长期稳定 B.借助宗法纽带以加强中央集权

C.旨在提高乡民整体的道德素养 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

2.明代弘治时诏令“天下郡邑,各建名宦、乡贤,以为世劝”。嘉靖年间责令地方官“备查各处名宦、乡贤,果有遗爱在人,乡评有据,即便及时兴立祠祀,以励风化”。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伦理渗透地方治理 B.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C.名宦乡贤掌控基层权力 D.皇权直接延伸至民间

3.(2023·安徽六安)相比于明朝,清朝很少有逃户,人们想方设法挤进政府户籍系统,以保护田产。而“入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进“族谱”,成为宗族的成员。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

A.户籍与宗族的区别逐渐淡化 B.赋役变革推动宗法制的复兴

C.宗族治理助力国家制度运行 D.清朝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

4.(2023·全国)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时期,政府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并承担赋役。这说明()

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B.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

C.社会动荡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D.户籍为赋役征发服务

5.如图为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该律令创作于高祖、惠帝及吕后时期,简文含《贼律》《户律》27种律和一种令。此文物出土可以用于研究()

A.《后汉书》对应的相关记载 B.汉代“以儒入法”的法治理念

C.汉代“文景之治”的历史盛况 D.汉代户籍赋役的制度建设

6.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其官俸收入购得十余顷田地,首创“义庄”,将收获的租米用来赡养宗族,规定凡是范家的族人,只要住在本乡,就有权利向义庄领取口粮等生活物资,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奴婢及其儿女亦可按规定领取。义庄族产受到朝廷的保护。此类现象()

A.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实现家族内部身份平等

D.扩大了理学影响范围

7.周代宗族实行族长制,掌握对祖先的祭祀权、对族人的治理权和对族内资源的支配权,族人严格服从族长管理。到了清末民初,有些宗族实行族会制、任期制和选举制。这主要体现了()

A.古代宗族管理等级森严 B.宗族管理突破血缘限制

C.宗族管理的日趋近代化 D.古代宗族制度影响深远

8.[2024兰州月考]商鞅把户籍档案细分为“故秦”和“新秦”两种。“故秦”是指秦的土著居民,“新秦”则指三晋的移民与新征服地区的人民。秦人具有尚武善战的传统,三晋的人民则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商鞅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户籍制度的严苛

B.有利于国家合理调配人民

C.严格限制了人口的迁徙

D.体现了国家控制力的弱化

9.[角度创新/2024长沙月考]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以后,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百姓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其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

10.[2023河北开学考试]西汉吕后时期实行“受鬻法”,规定“大夫以上(年)九十……禀鬻米月一石”;汉文帝时期颁布“养老令”,规定“年八十已(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汉武帝时期将其减少为仅赐三石米;汉哀帝时期则赐予象征意义的王杖(如鸠杖)而非布帛、粮食等。这些举措()

A.体现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趋向

B.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国家主导

C.旨在强化统治集团的特权地位

D.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

11.[角度创新/2024安徽联考]面对灾荒时,宋代政府常常鼓励富人主动赈粮。《宋会要辑稿》载:“诸道州府被水潦处,富民能出粟以贷饥民者,以名闻,当酬以爵秩。”《宋史》载:“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亦权宜不得已之策也。”这种做法客观上()

A.加剧了官员冗杂现象

B.缓解了社会贫富分化

C.推动了选官制度嬗变

D.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

12.[2024山西忻州名校开学联考]明代初期,政府要求民间“细故”必须先由里老在申明亭内调处。里老一词中的“里”指里长,是明代乡村社会的一种职役;“老”指老人,是由当地民众推举出的公正有德之人,在许多地方由族长兼任,是民间权威和社会力量的代表。这一要求体现了()

A.“宽严相济”的治国理念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