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VIP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八省联考猜题卷)明朝初期,人们的服装朴实俭约甚至刻板,晚明时期,小康人家衣饰上无大红色不穿,就连婢女也非大红衣饰不可,一些教坊司乐工的穿戴竟与朝臣无异。这说明()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经济变动带来风尚变迁

C.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D.宋明理学影响日常生活

2.(2023·福建适应性测试)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入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 D.官商一体成为趋势

3.《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

4.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推动了江浙自然经济解体

5.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6.(2023·临沂)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

年画名称

主题

《女子自强》

妇人携带两名幼子向教书先生请教,年画上文字大意为:女性只有自强,才能与男子共同生存下去

《庄稼稼穑难》

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妻打男挨》

妻子是一副“悍妇”形象,丈夫则被打得跪地求饶

A.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B.女性自主意识日益凸显

C.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D.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

7.关羽为三国时期著名大将,其后逐渐被神圣化。宋朝政府追封其为侯、公、王,道教中关羽成了财神,佛教中把关羽像供奉在十八罗汉旁;明清以来“关帝庙”遍布全国,尤其得到游民和行商的青睐。这反映了()

A.儒佛道三教合流走向大一统 B.民间信仰带动商品经济繁荣

C.佛道神化关羽得到官府认可 D.关羽精神符合多元价值需求

8.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9.下面是明清时期小说读者与传播方式示意图。据此可知,明清小说()

A.直接读者均属社会上层

B.成为当时文学的唯一体裁

C.曲艺传播优于版籍传播

D.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

10.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1.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12.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100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二、非选择题

13.“十三行”

材料一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