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中考课外文言文实践技巧).ppt

微课(中考课外文言文实践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实战技巧探究沙溪中学:宋芳1、探索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2、总结有关应对课外文言文典型考题的可操作性强的技巧与方法。3、增强迎战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信心。明确学习目标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考纲《广东考纲要求》试卷结构中明确如下:题号考查内容题量分值题型(二)、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39选择题、翻译题、断句题、问答题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回顾考题:快速浏览广东近五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之考题后,我们会发现许多共同的规律。1、共性:(1)从内容上来分析:近几年的考题,第一题一般是选择题,考点为词语解释中的一词多义,分值为3分。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探索规律(2)第二题为断句题,分值为3分。(3)第三题为问答题,分值为3分。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4)从主题上来分析:课外文言文多数是能表现爱国、守法、诚信、宽容等中华传统美德而又故事性较强的写人叙事类文章。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探索规律

2、个性:无论是哪一种题型,都更重视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的考查。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四个步骤:第一步:看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看问答题:很多的问答题告诉了我们这篇文言文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第三步:结合注释译全文:(找到文中的重点句)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四步:“对症”答题: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实战演练1.看标题:《晋文公攻原》(2015年中考题)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乃降公。[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2.看问答题: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通过看标题和问答题,我们已经基本弄清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主要人物晋文公,事件:晋国攻打原国,后来因为某一事件“罢兵”停止攻打原国。这对我们读懂文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带着问题来有重点的看原文,为什么晋文公会“罢兵”呢,而这正是我们答题的关键。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实战演练3.结合注释译全文(找到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概括主题)因为有了前面的准备工作,再来阅读文章就变得容易很多了,接着我们要找到重点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有君如彼其信也”。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诚信”是本文的主题,至此,我们的答题思路豁然开朗。记住:全文大概明白意思即可,不要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花时间,只要主题明确了,个别难句不会翻译,一般不会影响全文的作答。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实战演练4.“对症”答题:三种题型的应答技巧与方法:1、第一题,选择题:一词多义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在课内文言文中都学过的,靠的是平时的归纳与积累。解题时,应先学会迁移套用已学文言实词的知识,并举一反三,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题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实战演练2、第二题,断句题:1.标名(代)词,据文意,分层次。注意标出篇句中的名(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植物名等。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彼、此、其、之等。2.看虚词,分前后,找位置。(1)句首发语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夫、盖、至若、若夫等(2)关联词:虽、纵、苟、故、则、然后、况、且、若夫、至于等(3)句尾词(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夫等(4)对话标志性词语,如:曰、云等。题目: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实战演练3.第三题,问答题(结合主题主旨答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①用原句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主题主旨。题目: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主题主旨:诚信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