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9 伍建林 纵隔肿瘤的影像检查规范及诊断思路.pptx

19 伍建林 纵隔肿瘤的影像检查规范及诊断思路.pptx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1.概念:“纵隔”(mediastinum)

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总称,即是“屏障”,也是“通道、港湾”。

2.包括结构:心包、心脏、大血

管、气管、食管、胸导管、神经、胸腺、淋巴结等。

(一)纵隔概念与结构

冠状面水平面

(二)纵隔的位置

胸腔正中偏左

前界:胸骨及两侧的肋软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横膈

侧界:左右纵隔胸膜

(三)纵隔的界限

.纵隔分区的意义(定位相当于定性)

→不同纵隔占位性病变有不同的好发部位

→纵隔分区意义在于:根据病变部位而提供疾病诊断范围和思路

.传统Felson分区法(基于胸部侧位片):未能准确描述纵

隔内复杂结构,仅适用于X线检查;系传统和粗线条的分区法

.2014年JART(JapaneseAssociationforResearchonthe

Thymus)提出新分区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基于CT断层图像

→分为:上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四个区域

(四)纵隔的分区

Felson分区法:前、中、后与上、中、下九分区

上纵隔:胸骨后方,胸椎前方

→其中约82%为胸骨后甲状腺肿

.上界:胸廓入口

.侧界:为胸膜

.下界:左头臂静脉下缘

JART分区:基于CT图像的四分区法

FUJIMOTOetal:JARTMEDIASTINALCOMPARTMENTCLASSIFICATIONFORCTONCOLOGYREPORTS31:565-572,2014

.上界:上纵隔下缘

.下界:膈肌

.前界:胸骨

.后界:心包,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上下肺静脉及升主动脉的前缘

以及主动脉弓的侧面

JART分区:基于CT图像的四分区法

前纵隔:位于血管前。

→99%胸腺上皮肿瘤,100%淋巴瘤和93%胚胎源性肿瘤

中纵隔:气管食管

→约2/3为囊性病变

.上界:上纵隔下缘

.下界:膈肌

.前界:左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双侧主肺动脉

升主动脉及心包后缘

JART分区:基于CT图像的四分区法

.后界:降主动脉前缘及

椎体前缘后方1cm的水平线

后纵隔:脊柱旁

→约80%为神经源性病变

.上界:上纵隔下缘

.下界:膈肌

.前界:中纵隔后界

.后界:胸壁

.侧界:脊柱边缘

JART分区:基于CT图像的四分区法

二、影像检查规范

与技术方法

首先需满足胸部影像学检查的常规技术要求

其次凡纵隔有病变者均需行平扫+增强扫描

再次尽可能利用CT后处理重建技术,如为厚层

扫描需薄层处理以利于冠、矢状位重建保证清晰

MRI扫描:应三个方位即横、冠、矢状位成像+增强

(具体序列与参数:参照中放2016,10期-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心脏血管者需按专科特点与要求进行规范性检查

整体原则:即规范、合理,又要适用、个体化

纵隔影像检查技术规范与建议

X线胸片:需拍摄高KV后前位及侧位胸片;

地位:评价纵隔病变初步手段,但诊断价值有限

正位片:纵隔外缘与形态,心缘、心膈角、气管

及纵隔有无移位,内部有无气体,钙化等

侧位片:辅助正位片,并观察透光度、钙化等;

趋势:其应用频次和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CT、

MRI等检查设备的挑战,将逐渐减少。

(一)X线平片(DR等)

CT: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理想组合是平扫+增强,经常使用后处理重建;可直观清楚显示

纵隔各分区内的结构及其关系;

其应用价值不仅仅:

→有效识别不同密度组织,并可CT值量化

→特殊成分甄别:脂肪、气体、钙化、血肿等

→有助于肿瘤良恶性判断及其分期

→增强图像可区别肿瘤及血管性病变

→多平面重建可更直观显示病变与纵隔结构关系

(二)CT(MSCT)

MRI软组织分辨力高、强化效应更敏感、直接行三维成像及血管流空效应等优势在纵隔病变诊断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拥有不可替代优势!

其应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

→有效甄别肿瘤、脂肪、脉管组织

→鉴别血管与周围软组织肿块(流空效应)

→直接矢状位与冠状位成像显示病变直观清晰

→有助于区别复发肿瘤与放疗后纤维化

→功能成像及心脏检查方面巨大潜力

(三)MRI

超声检查:在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的鉴

别诊断上有很大价值;且简便、廉价、灵活,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及。

但由于纵隔肿块部位的特殊性,临床未能广泛

应用。在多数情况下,已被CT、MRI或核素扫描所取代。但在心脏大血管检查方面仍是首选影像学方法之一。

(四)超声检查

PET-CT:是迄今为止大型影像设备图像有机融合

与优势互补最成

文档评论(0)

分享吧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