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版) 教案 1 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2 宝钗扑蝶.docx

大学语文(第二版) 教案 1 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2 宝钗扑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次

时数

课型

课题

第四单元第一课《聊斋志异·画皮》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二、把握此类专题小说所寄寓的社会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小说内涵,深刻体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难点:冷僻的文言词对阅读造成的障碍。

教学方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PPT课件、图片

板书设计:

(一)作者简介

(二)感受小说风格,了解其艺术风格

(三)提炼小说主题:要善于识破害人精形形色色的伪装,避免上当受骗。

后记:

教案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何为画皮?《聊斋志异·画皮》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作者想要通过这些故事批判或赞扬些什么人?《聊斋志异·画皮》中哪些人的哪些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该篇的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聊斋志异·画皮》,一起感受蒲松龄笔下的社会景象。

二、内容提要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至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尽管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但在72岁赴青州补为贡生之前,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并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蒲松龄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撰写了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又称《聊斋志异》或《聊斋志异》)。这部作品运用了唐传奇小说的文体,通过讲述狐鬼故事的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此外,《聊斋志异》还包含了其他类型的故事,如描绘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以及探讨人性、道德和社会伦理的主题。

(二)小说风格

《聊斋志异》是一部融合了多种文学元素的小说,包括神话传说、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科学知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小说风格。该作品以离奇的情节和诡异的氛围著称,人物形象鲜明且语言优美。在文学价值上,《聊斋志异》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可以被描述为丰富而又洗练;奇特而又朴素;含蓄而又尖锐;委婉而又真诚。这些特点并非偶然产生,而是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严谨的生活观察。此外,蒲松龄还吸取了古代散文中“词近旨远”“言约意丰”的传统,并巧妙地结合了志怪、传奇等文言小说的某些表现手法,从而避免了模仿前人的局限,展现出创新的勇气。这都反映了作者对创作的认真态度,无论是在语言的雕琢、情节的构思还是技法的运用上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提炼小说主题

异史氏曰:“幻由人作,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聊斋志异·画皮》的主题思想是“凡存贪欲,必害其身”。故事所写的狞鬼画皮,伪装美女,王生贪色,遂遭挖心之祸,以及后来的道士收鬼、疯颠乞人使之起死回生等等,亦属荒诞不经的故事。但它和那种以鬼吓人的迷信故事不同。作者通过离奇的情节,表现他长期观察生活所得到的独特感受:社会上存在各看争吃人的鬼物,有的以狰狞面目出现,有的却把真实面目掩盖起来。这后一种鬼物不仅凶残可恶,而且具有前一类所没有的欺骗性。《画皮》里的狞鬼之所以能够骗人吃人,就在于它懂得“画皮术”的妙用,本是青面獠牙的狞鬼,却化为妖艳动人的美女,使那些心存邪念、丧失警惕的人上当受骗。

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的奇异性。聊斋志异以神鬼、妖魔、鬼怪等信仰、文化和风俗为题材,描写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小说的奇异性并非荒诞无稽,而是以人的常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对人类欲望、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深层探究,展示出一种深刻的人性哲学。

小说的写实性。尽管聊斋志异中出现了大量的玄幻描写,但作者在写作时还是充分考虑到了现实生活的现象与情感需求,把虚构情节与现实情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还充分反映了当时民间信仰和道教思想的流行,并使这些信仰和思想在小说中成为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的情感性。聊斋志异所展现的世界虽充满了神秘、奇幻和怪异,但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把故事的主人公展现得非常真实、感人,给人以真切而强烈的情感体验。每个小说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性丰富多彩性的感悟,这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刻的情感内涵。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

《聊斋志异》大部分篇章是蒲松龄在搜集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加入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熔入其思想观念与人生经历而创作的。无论这些鬼怪精灵多么的虚幻与荒诞,究其本质,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始终没有超出现实世界。在书中,蒲松龄叙述了民间的艰辛与苦难,在狐妖鬼怪精魁的奇幻世界中雕刻出人间百态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