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第三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docxVIP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 第三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下第三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种树郭橐驼传》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借郭索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理”来类比“为官之理”,指出“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批评了当时的弊政。提倡应制定顺乎民性的政策,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空间,让百姓真正能够“蕃吾生而安吾性”。

教学目标

一、学习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二、结合文本内容及写作手法,赏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

三、了解“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

四、分析本文写作目的,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与为官治民之道。

五、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判断文章体式。

六、了解本文思想与道家“顺应自然”“无为”理念的异同。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品析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从思辨性阅读的角度思考“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

2.了解并分析本文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异同。

一、创设情境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一年植树时。今年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广州市积极响应义务植树号召,推出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国土绿化。现广州市绿化部分需要聘用植树专家对植树活动进行指导,请你结合《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为郭橐驼写一段推荐语,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字数200字以上。

任务一: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他身上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思考1: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外形古怪;

②豁达、身残而自信。

思考2:从郭橐驼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正视他人讥讽和嘲笑,坚持走自己的路。

②要懂得自我解嘲,不为外界所烦扰。

任务二:郭橐驼种树效果如何?他有哪些种树妙招?

研读第二段、第三段,思考讨论:

1.郭橐驼种树效果如何?

橐驼种树天下奇绝。技术全面,树挪能活,树品质优,独门绝活。

2.郭橐驼种树有哪些妙招?

了解树:“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具体做法“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

任务三:第三段通过哪些手法写出了郭橐驼的种树本领?

思考1:本段通过哪些手法写出了郭橐驼的种树本领?

明确:本段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反衬表现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

①正面描写:通过介绍郭橐驼所种的树的特点,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结果又早又多,具体说明他种树技术的高超。

②侧面描写:通过欢迎他的人,这类人分为两类:高观赏游玩的(精神)、种树卖果的(物质),暗示出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③反衬:通过其他植树人暗中观察、效仿羡慕但比不上他来反衬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思考2: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思考3:“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结合生活实际,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

参考: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任务四:第四段使用了何种论证方法?句式有何特点?

思考1: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这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思考2:在写官吏的行为“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时,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铺陈手法。写“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百姓劳作,一连用了多个动词,把官吏们来乡,闹得鸡犬不宁的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一连串短促的排比句,把官吏们神气活现的情景写得可见可闻。

任务五:柳宗元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请运用知人论世方法加以分析

知人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柳宗元作为政坛新锐,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借此文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论世

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陆势《均节赋税恤百姓》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旧唐书.食货志》

任务六:本文是什么文体?你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文体知识: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寓言:具有双重内容结构的特点:结构的表层是一个故事,我们把它叫作寓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