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科精测 题号破解】15-16题(古代诗歌鉴赏)(原卷+解析)-高三语文名校考前一题一解(新高考卷).docxVIP

【九科精测 题号破解】15-16题(古代诗歌鉴赏)(原卷+解析)-高三语文名校考前一题一解(新高考卷).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

一、[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洪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二、【2022年新高考全国H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河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而无实用。

16.【答案】①流离客中的愁绪。诗人选用“明月”“促织”“玄鸟”等意象,表达游宦京华、久寓客中的惆怅和凄怆。②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抓住“白露沾野草”“秋蝉鸣树间”等景象,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③世态炎凉的感伤。昔日情谊坚如盘石的“同门友”“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世态炎凉的感伤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由注释“此诗为诗人游宦京华,久寓客中所作”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写出诗人因为游宦京华、久寓客中深夜不眠,只见月光皎洁,静听蟋蟀的鸣叫;“玄鸟逝安适”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离客中的无限惆怅和凄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几句写野草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显得那样晶莹,寒气逼人,草露蝉鸣、又经一秋,明显感觉到时节已经转换。诗人已经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又是一年秋天到来了。当然,这里写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也是在暗示时间不饶人,人也在一天天老去。表达了诗人时光易逝的感慨。“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翩。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几句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这在当初,无疑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无比惊讶、悲愤和不平。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煮海歌①(节选)

柳永

周而复始无休息,驱妻逐子课工程,煮海之民何苦辛,本朝一物不失所,甲兵净洗征输辍,太平相业②尔惟盐,官租未了私租遇;虽作人形俱菜色。

周而复始无休息,驱妻逐子课工程,煮海之民何苦辛,本朝一物不失所,甲兵净洗征输辍,太平相业②尔惟盐,

官租未了私租遇;虽作人形俱菜色。

安得母富子不贫!愿广皇仁到海滨。

君有馀财罢盐铁。化作夏商周时节③。

[注]①这是柳永为晓峰盐场监官时作品。煮海:指的是煮海水制盐。②相业:宰相的功业。③夏商周时节:儒家理想的太平盛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描写了煮海之民的艰辛,表现出柳永为官关心民疾、为民请命的一面。

B.诗中的煮海之民与《卖炭翁》中的老翁神似,都辛勤劳苦至极却无法果腹。

C.诗人从赋税重、徭役多、皇帝寡恩等不同角度揭示了造成人民痛苦的原因。

D.结句希望宰相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立下功业,重现夏商周的太平盛世。

.有人认为“安得母富子不贫”中“母富”应为“母贫”更符合逻辑。你赞同“母富”还是“母贫”?请结合诗歌阐述理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错,“太平相业尔惟盐”作者希望统治者对盐民推行仁慈的政策,洗尽甲兵,停止征输,罢除盐铁之税,这才是太平盛世宰相的功业。

.【答案】我认为“母富”更符合逻辑。“母富子不贫”,是说一代代的煮海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贫。

“安得母富子不贫!”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这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表现了柳永对统治阶级搜刮政策的不满及对盐民的深切同情。如果用“母贫”,诗歌的表现力和批判的力量不如原句强烈。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 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