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孟浩然《自浔阳泛舟经明海》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2021-2022学年高三1月语文题).docxVIP

古诗词孟浩然《自浔阳泛舟经明海》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2021-2022学年高三1月语文题).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①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②,吊屈痛沉湘③。魏阙④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⑤,冰泮⑥也回翔。

[注]①此诗是孟浩然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遣兴之作。②枚发:汉代枚乘在《七发》中曾有对“广陵观涛”壮观景象的描写。③沉湘: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所以说“沉湘”。④魏阙: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⑤上林雁:上林是宫苑名。事见《汉书·苏武传》。⑥冰泮:冰融,解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开头两句从景入手,写大江分为多个支流,水乡泽国江水淼淼,视野宏大开阔。B.三、四句写船夫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契合了诗题中漫游的出发点。C.五、六句叙述诗人乘舟漫游五湖三湘,为后面自然引发“观涛”“吊屈”之事做铺垫。D.末两句通过写春天到了,上林雁在河水解冻时往北飞之事,表明自己展望未来的喜悦。

15.清代沈德潜评孟诗是“语淡而味终不薄”,请以此诗为例简要赏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是全诗的主旨,表明诗人与琵琶女有感情的共鸣。(3)莲花,具有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之风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诗歌中对莲花多有赞美,如“_____,______”

14.D

15.①“语淡”是指语言清淡;而“味终不薄”是指内涵丰富,情感深沉,令人回味。②本诗先写所看到的水乡特点,然后平静地叙述撑船人的状况,再用叙述的语气讲述了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实为清淡自然。③后面几句运用典故,写在行旅时体会到了枚乘《七发》中对波涛的壮美描写,凭吊了古人屈原的遗迹,感慨屈原遭际,最后以“魏阙心恒在……冰泮已回翔”几句将自己对朝廷的无限眷恋和求仕无门的苦闷,以及置身在野无法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融于其中,情感深沉,实为“不薄”。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明自己展望未来的喜悦”分析错误,末两句是写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往北飞翔。这里是写连上林雁都往北飞翔而自己却没看到朝廷的征诏,故末两句是通过写上林雁在河水解冻时往北飞之事来表明自己求仕无门的苦闷心情,不是喜悦,而是沉重。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语淡而味终不薄”是对孟诗语言和情感的评价。语言方面,本诗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写大江分为九个支流,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写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写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语言清淡自然,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特点。情感内容方面,“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写观潮感到枚乘《七发》的壮观,凭吊屈原痛苦沉江;“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写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遥怜上林雁,冰泮已回翔”写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此诗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发”“屈痛”“魏阙心”“金门诏”“上林雁”,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无法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情感深沉浓烈。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第(3)题还可以填写: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太”“掩”“息”“艰”“沦”“净”“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