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防毒技术(化工安全技术课件).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毒物分类及毒性;我国的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品的同时,人类受到化学品损坏的危险也在增加。人们应该怎样区别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避免毒物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是重中之重。;(1)急性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据卫生部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急性职业中毒的次数、例数和死亡人数均有增加。;(2)苯中毒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苯中毒在急、慢性中毒中均居前列。建筑工地因防水作业导致的急性苯中毒事故,近两年屡有发生。箱包加工、制鞋和从事印刷、擦字等作业工人的慢性苯中毒,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均有病例,酿成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至死亡的已非个别事件。;(3)新的职业中毒不断出现。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新的职业中毒形式不断出现。近年来在部分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了正己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等过去未曾出现或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中毒和死亡病例。;(4)中小企业和个体作坊的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比如,小矿山尤其是小煤矿设备简陋,无机械性通风,加上常常违章操作,导致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气体增高,引起中毒窒息,造成严重伤亡,仅2000年就报告9起,100人中毒,61人死亡(不包括安全事故)。;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都叫毒物。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叫工业毒物。 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这种病变叫中毒。 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   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一方面,物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有毒性;另一方面,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就可能出现毒害作用。至于职业中毒的发生,则与毒物本身的性质,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数量,接触时间及身体状况,防护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具体讲某物质是否是毒物,则与它的数量及作用条件有直接关系。这就是说,虽然在体内??潜在性有毒物质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发生了中毒。在我们人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铅、汞等,但不能说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定我们发生了中毒。;通常一个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时才是毒物。实际上,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中毒剂量时,都可成为有毒物质。如氯化钠日常可作为食用,但一次服用200-250g就会致死。 另一方面,毒物的作用条件也很重要,当条件改变时,甚至一般非毒物的物质也具有毒性。如氮在911MPa下有显著的麻醉作用。;工业毒物的分类;工业毒物的分类;工业毒物的分类; 工业毒物的分类在工业防毒技术中,为使用方便也经常采用综合性分类,即按毒物的存在形态、作用特点、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划分如下。 (1) 金属、类金属毒物,如汞、铬、铍、锰、铅、砷等。 (2) 刺激性或窒息性气体,如氯气、硫化氢、光气等。 (3) 有机溶剂类,如苯、四氯化碳等。 (4)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类,如硝基苯、氨基苯、三硝基甲苯等。 (5) 农药类毒物,如有机磷、有机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类,如塑料、橡胶及树脂类产品等。;毒性指标: 常用的毒性指标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是以动物实验外推应用到人体进行毒性评价,并用以下指标表示毒性程度。 剂量。某种物质引起一定毒作用效应的量叫剂量,以每单位体重摄入的毒物量来表示(mg/kg)。 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毒物的量叫浓度,常用mg/L表示。;①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绝对致死浓度(LC100),该量系指全组染毒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②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该量系指染毒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③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最小致死浓度(MCD),该量系指染毒试验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④最大耐受量(LDO)或最大耐受浓度(LCO),该量系指染毒试验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毒性分级;表 刺激性气体刺激分级(mg/m3);影响毒性的因素;(1)物质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2)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有毒物质在液体中的可溶性越大,该物质的毒性作用也越大。As2S3在水中的的溶解度比其自身大3万倍。有些物质不溶于水,但易溶于脂肪或类脂肪。有些物质易溶于呼吸道的黏液中。 有毒物质挥发性越大,其毒性作用也越大。 固体有毒物质分散度越大,其(化学活性增强)毒性作用也越大。;(3)毒物的联合作用 相加作用——有两种以上物质同时作用于人体产产生的综合毒性为各个化合物毒作用的总和。如碳氢化合物的联合麻醉作用。 相乘作用——多种毒物联合的作用的毒性大大超过各个毒物自单独作用时的总和。如SO2混入含锌烟气中毒性会增加一倍以上;CO于SO2、CO与氢氧化物共同作用会产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