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监测技术规程.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沙漠蝗监测技术规程 Monitoring technical rule for desert locust, Schistocerca gregaria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2-04-07) ××××-××-××发布 ××××-××-××实施 GB/T ×××××—×××× 沙漠蝗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沙漠蝗监测技术适用范围、监测使用器材以及风险评估标准等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沙漠蝗适生区种群发生情况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5803-2007 东亚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GB/T 25875-2010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 NY/T 3551-2020 蝗虫滋生区数字化侦测技术规范 NY/T 2358-2013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NY/T 1855-2010 西藏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适生区分析 Analysis of potenti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通过整理害虫生物学信息、已发生地区的分布数据以及气候环境数据等信息,预测害虫的潜在适生 区和适生程度。多种适生性预测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包括CLIMEX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 )、最大 熵算法模型(MaxEnt )等。 3.2 适生区 Potential distribution 具有稳定适宜的栖息和繁殖条件的区域,分为非适生区、低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高度适生区。 1 GB/T ×××××—×××× 3.3 观测样地 Sampleing plot 最能反映蝗虫种群生境特点的某一区域,可系统监测蝗虫生物学及生态学规律,也可长期调查蝗虫发 生情况、自然环境条件、区域内植被情况等。 3.4 信息素 pheromone 由一个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也可能是异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 生殖等的化学物质,一般包括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标记信息素和示踪信息素等。 3.5 性信息素 sex pheromone 性信息素是进行两性繁殖的动物,为互相识别而释放出的物质,通过此种物质可使雌、雄接近,并 导致交尾。一般多是被动的雌性分泌散发性信息素,诱引主动的雄性产生性兴奋,但也有由雄性分泌散 发性信息素的种类。 3.5 聚集信息素 aggregation pheromone 聚集信息素是指合群性昆虫,在某些个体找到食源、寄生地或聚集集体迁飞耐所分泌的一种激素。 其它个体嗅到该信息素气味后,便向目标聚集。人类利用昆虫聚集信息素可将其集中消灭。 3.6 诱捕器 trap 利用昆虫的趋性,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 3.7 引诱剂 lure 可以引起昆虫向着诱源定向移动的化学物质。一般通过特定缓释载体发挥作用,载体材料的不同, 导致引诱物质的承载能力和释放速率的差异很大,引诱效果也不一样,需根据化合物和载体的理化特性 进行筛选。 3.8 风险等级标准 Standard of risk level 根据蝗虫种群数量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以每平米的种群密度或每个诱捕器内诱集到的蝗虫数量 为依据,将其危险性划分4个等级,包括未发生、轻度发生、中度发生和重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