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_T 286.3-2000(2013)珠茶 第3部分:栽培管理.pdf

DB33_T 286.3-2000(2013)珠茶 第3部分:栽培管理.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B33浙江省地愛方标准DB33/T286.32000(2013)珠茶第3部分:栽培管理2000-09-08发布2000-11-0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286.3—2000前言为确保珠茶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本标准规定了茶园规划,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裁培技术要求。本标准按GB/T1.1一1993和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有关规定编写。本标准是珠茶系列标准的第3部分,该系列标准的其它部分为:珠茶第1部分茶树良种繁育珠茶第2部分苗木珠茶第4部分采摘与初加工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珠茶第6部分商品茶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从2000年11月8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茶叶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列万、黄伟红、张乐尔、谢丰镐、魏群、陈颂文、杨柏全+- + DB33/T286.3—2000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先在叶片表面发生园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霉层,并扩大至全叶及小枝和茎杆上。防治方法:a)适时修剪,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势:b)发病初期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射;c)加强对纷粉虱和蚜虫等虫害的防治:d)用马拉松或乐果兑水1000倍或用敌敌畏兑水1500倍液喷射,每隔10天-20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3次。:A2.3茶白星病该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成叶和嫩叶,先在叶片上产生园形褐色小斑,中央凹陷呈灰的色,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后合并成不规则形大斑。叶柄发病可引起叶片脱落,·新梢发病病斑可扩展到茎的全部,上面有时散生黑色小点。防治方法:a)加强肥培管理,避免采摘过度,提高树体抗病力:b)发病较重的茶园应在病害发生前用70%甲基托布津兑水1000倍-1500倍喷射。A2.4茶赤叶斑病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病害多由叶尖或边缘开始发生,逐渐向里蔓延,发病初期病斑成淡褐色,以后变成赤褐色。高温条件下利于此病发生。防治方法:a)夏季灌溉抗旱、加强培育、改良土壤,增强茶树根系的吸水率:b)采茶期间喷射75%百菊清800倍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兑水1000倍一—1500倍进行防治,在停采期间可采用0.6%—0.7%石灰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浙江省地方标准珠茶第3部分栽培管理-,*DB33/T286.3—20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园规划、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珠茶生产茶园栽培管理。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的可能性。BD33/286.2-—2000苗木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1—19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8321.2一19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8321.3--198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199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199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机耕道:贯通全场,联络各茶区的道路。3.2工作道:直通各作业区的道路。3.3步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4茶园规划:4.1茶地选择4.1.1宜选择山地和丘陵的南向平地和缓坡地等,生态环境与小气候条件较好。重金属含量高的土壤不适宜种茶。4.1.2土壤呈酸性,PH值应该在4.5-6.5之间,以5.2一5.6最为适宜。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9—08批准2000—11—08实施.-]- DB33/T286.3—2000:4.1.3土壤通气蓄水性能好,水源较近,地下水位应在1cm以下,排水良好。4.2规划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统一规划,茶、林、农牧区合理布局,道路、水沟、水池、水库统一安排,路旁设沟,园周植树,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4.2.1道路设置道路设置应路路相通,并尽量利用瘦薄地段建路,因地制宜设置机耕道、工作道和步道。机耕道,路面宽3m-4m;工作道路面宽2.5m--3.0m;步道路面宽1.0m-1. 5m山地茶园最好是每6一8个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40m-60m设一条与横步道呈“之”形(坡度在25°以下)的直步道。4.2.2水沟池设置4.2.2.1防洪沟。应在茶园上方与荒山林地交界处设一条深50cm,宽60cm的排洪沟,拦截茶园上方雨水。4.2.2.2农田保护沟。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处开条宽40cm,深50cm的排水沟,防止茶园内水土流入农田。4.2.2.3排灌蓄水沟。在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上侧开条深宽各为.20cm的排水沟,沟内每隔2m左右设--略低于沟面的土墩,以缓和急流,减少水土流失。4.2.2.4蓄水池,每10亩-30亩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 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