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16.pptVIP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动词 4、被动 被动是与主动相对而言。所谓主动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发出的,主语是实事者,因而是主动的。如果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动作的受事者,那它就是被动的。古代汉语被动的表达和现代汉语一样,都是通过有结构标志和没有结构标志的两种句式,所不同的是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时期,使用没有结构标志的句式居多,使用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远不如现代汉语普遍。 1)使用没有结构标志的句式表达被动的。 例如: A、屈原放逐,著离骚。(《史记·太史公自序》)——被放逐 B、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信陵君列传》 C、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柳子厚墓志铭》) D、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史记·太史公自序》) 它们在结构形式上跟主动句一样,没有表示被动的特殊标志,被动是通过句子及上下文的文意体现出来的。所以有人称这类句子是意念上的被动句。 2)使用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大致有以下几种结构类型: (1)“于(乎)”用在动词后引进主动者。 例如: A、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B、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战国策叙录》) C、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鞌之战》) D、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许行》) E、是孔丘斥逐于鲁君。(《盐铁论·利义》) 这是先秦较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不过,“于(乎)”本身并不表示被动,“于(乎)”只是引进主动者,使主语的被动性质更加明确而已。这类句式的词序也跟现代汉语不一样,我们在阅读时,要把引进主动者的“于(乎)”字词组移到动词前当状语去理解或翻译。 (2)“为”、“见”、“被”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例如: 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C、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贾谊论》) 用“为”、“被”表示被动,形成被动句式,在先秦时期已很常见,“被”字则到战国末期才开始用于表示被动。它们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当,都是直接置于动词前,加强动词的被动意义,以突出主语的被动性。至于施动者,因多半不便说出或不必说出,所以一般不出现。 (3)用“见(为、被)……于”结构的。 例如: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被王欺骗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C、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战国策叙录》) D、伍胥父兄为戮于楚。(《史记·伍子胥列传》) E、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见……于”结构先秦时已普遍使用,“为……于”及“被……于”是战国末期及汉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后二者大概是前者类化的结果。因为这类结构的“见”、“为”、“被”都是用于动词前表被动,“于”则在动词后引进主动者,是上述两种表示被动手段的综合运用,所以被动意义更加明显。 (4)“为”、“被”用在动词前引进主动者。 例如: A、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 B、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C、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龚遂传 D、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E、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言语》) “为”在先秦就常常用于引进主动者,“被”发展到汉末才具有这一功能。这种用法跟上述的“为”、“被”置于动词前不同,它不是以加强动词的被动意义来突出主语的被动性。而是跟“于”一样,是通过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使主语的被动性质更加明显起来。跟“于”不同的是,“为”、“被”词组不是在动词后作补语,而是在动词前当状语。 动词后的“于”字词组和动词前的“见”或“为”字词组,都不是被动句独有的标志,所以不能看到动词后有“于”字词组或动词前有“见”及“为”字词组就断为被动句。它们也可能是动作支配或关涉的对象等,而不是动作的主动者或纯粹表被动。例如: A、千秋万代传于王。(《史记·梁孝王世家》) B、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这里的“于”、“为”词组及“见”虽然都处于及物动词前后,但都不是被动句。只有结构上处于及物动词前后,及物动词后一定没有宾语,在意思上又是引进主动者或直接表示被动的情况下,这样的句子才是被动句。这些都得根据句义去确定。 (5)用“为(被)……所”结构的。 例如: A、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赤壁之战》)——被曹操占了先 B、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尧问》)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列传》) D、汝曹怯弱,为蛇所食。(《搜神记·李寄》) E、吴郡顾士端……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颜氏家训·杂艺篇》) “为……所”结构萌芽于战国末期,秦汉以后就被广泛运用。“被……所”结构大概也是从“为……所”结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