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pptx

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习五大素养: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朝(前221—前207年) ;课标解读;高考考情分析;夏;一、秦朝的统一;一、秦朝的统一;(前230年——公元前221年);东到大海;(一)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政治:秦朝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根本原因:封建小农经济 必要性、可能性;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特点;;运作方式:;作用:;①秦朝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②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废分封,设郡、县 ③分封制的弊端 ;①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项目;(二)其他制度;(1)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直???,开灵渠(车同轨);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大一统国家”相当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升级版”,其具体表现为:疆域版图覆盖范围更大、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等。 ;①中央君主权力由分散到集中: 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君主集权的“皇帝制”。;二、秦朝的速亡;(2)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3)秦朝未能及时调整统治策略来稳定统治; (4)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2.秦朝的灭亡(BC221-BC207);问题:楚强汉弱,为什么反而是刘邦胜利了?; 1.儒家独尊地位确立:鉴于秦亡的教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学术文化思想的主流。 2.民本思想有限回归:秦朝迅速灭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统治者重新认识了民众的力量,促使君主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的长治久安。 3.君主权力适度制约:秦朝灭亡后,后世君主和思想家深刻反思,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如何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防范君权走向极端而失控,保证君主政治的正常运行。 4.民族问题的羁縻政策。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反思秦朝民族政策上的教训,制定了羁縻政策。包含了对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以及通过分化实现“以夷制夷”。;皇帝制度;(2)两组矛盾及趋势: ;1.皇权为中心(君主专制独裁) 2.家国同治,人治色彩浓厚 3.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 ;(3)影响: 积极性: ①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