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薯类病害.pptVIP

普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薯类病害.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症状 Symptoms: 1 生理性病害-冻害: 薯皮略带暗色,失去光泽,用手指轻压有弹性感觉,剖开冻薯可见薯皮附近的薯肉迅速变褐,受冻越严重变褐速度越快。受冻部分水浸状,用于挤压,有清水渗出。受冻薯块往往形成硬心、硬皮,且发苦。 受冻害后,容易遭病菌侵染造成腐烂。 2 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 1. 软腐病:薯块发病后,患病组织软化,呈淡褐色水浸状,破皮后流出黄褐色汁液,带有酒味。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状菌丝,并生出灰黑色小粒,即病菌孢子囊。病情扩展迅速,环境条件适合时,4-5d全薯即腐烂。 2. 干腐病:干腐病有两种类型,河南省以第一种为主。在薯块上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的病斑,内部组织呈褐色海绵状,后期干缩变硬,在病薯破裂处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二 病原菌 Pathogen 1 学名、分类、形态 软腐病病原为接合菌亚门的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菌丝及孢囊梗白色,孢子囊黑色,孢子囊内含大量褐色、单胞、圆形的孢囊孢子。 干腐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的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腐皮镰刀菌F. solani 及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 引起。 2 病原生物学: 软腐病病菌在23-25℃发育最好,6.5℃以下,30℃以上则不发育。孢子萌发适温范围为26-29℃。病菌腐生性较强,从伤口侵入,由死的寄主组织提供营养。侵染一般自薯块两端或死蔓和毛根相连处开始,侵入后,病菌产生果胶酶、淀粉酶和纤维素分解酶,分解寄主细胞中胶层及其他成分,使细胞离析,组织溃散而形成腐烂症状。 三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随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薯块受冻,生理机能衰退,病菌易于侵入。 薯块伤口多,环境条件不利于伤口愈合等,都是加重病害的因素。 四 防治方法 Control 1.适时入窖 甘薯要适期收获,一般掌握在当地旬平均气温14-15℃左右,降霜之前为宜,尽量避免薯块受冻,以减少病原菌侵染。 2.旧窖消毒 甘薯入窖前,铲去旧窖窖壁的土,上一年发病的旧窖最好进行消毒处理,药剂及方法有:抗菌剂“401”或“402”熏蒸;硫磺在盆内点燃,置于窖内;甲醛喷洒。用药后,封闭两天,打开通气后再使用。 3.精心选薯,细心窖藏 入窖时,精心选择健薯,剔除病薯以及虫伤薯、霜冻薯、机伤薯等,以减少病原菌侵染。在收获、运输、贮藏时,轻拿轻放,防止造成伤口。 4.入窖前的处理 薯块收获后最好在35-37℃下处理4d,以促进伤口愈合,或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浸薯,滴干药液后趁湿入窖。 5.加强薯窖管理 实行阶段管理: 入窖初期的15-20d内,薯块水分大,呼吸作用强,要敞开窖门,散去水分,通风换气,晚上或雨天应关闭窖门,待窖温稳定在10-14℃时,关闭窖门。这一阶段如能将温度控制在14℃以下,就可防止黑斑病引起烂窖。 冬季应注意保温,窖温仍应保持在10-14℃之间,尤以11-13℃为好,最低不能低于9℃,为此应封严窖口,必要时在薯堆上加盖麦秸等。 春季气温回升后,应随气温变化,开门降温通风,闭门保温保湿。? 第四节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在我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发生较普遍。 一 症状 Symptom 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 叶片发病:病斑多在叶尖和叶缘处,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为圆形暗绿色斑,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可扩及叶的大半以及全叶。边缘有一环白色稀疏的霉轮,在叶背或雨后清晨尤为明显。 块茎发病:初为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不同深度的褐色坏死,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病部易受其他病菌侵染而腐烂。 二 病原菌 Pathogen 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 病原形态: 菌丝无色,无隔膜。 在病叶上出现的白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2-3丛从寄主的气孔伸出,纤细,无色,1-4分枝,每个分枝的顶端膨大产生孢子囊。 孢子囊无色,单胞,卵圆形,顶部有乳状突起,基部有明显的脚胞。孢囊梗顶端形成一个孢子囊后,可继续生长,而将孢子囊推向一边,顶端又形成孢子囊,最后孢囊梗成为节状,各节基部膨大而顶端尖细。 图4-2 马铃薯晚疫病菌 1.孢子囊 2.孢囊梗 病原生物学: 湿度: 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需要在水中才能萌发。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 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