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8编 清前中期文学.pptxVIP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8编 清前中期文学.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编 清前中期文学绪 论 本章内容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文化与清代学术第二节 清代的人文思潮与文学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集成特点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文化与清代学术文化保守主义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由北方女真族(后改称为满族)执掌政权的。在占有全国的过程中,尽管清政权经过了战争征服、采用了多种的种族压迫的手段,但它其实是历史上汉化程度相当迅速而彻底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种情况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这个王朝对中国封建政教传统的高度认同和全面尊崇,既然清政权出于自身原因拿不出更新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就只能回过头去向古人学习和索取,以古为尊,以古为荣。这样,有清三百年便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态势经济繁荣经过前期近数十年的治理,清政权的地位得到稳固,经济逐渐恢复,社会朝着繁荣富庶的方向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面上呈现出承平的景象,“商贾云集,列肆贸易”,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由此诞生。清朝统治者出于稳固政权的考虑,在统治上实行了高压和笼络两手。一方面承认儒学的正统地位,任用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学的官员;迅速恢复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八股文取士;还将大量文人集中起来,编纂巨型类书、丛书。另一方面,清廷又对广大民众实行高压政策,严禁文人结社,屡兴大案,包括文字狱、通海案、科场案、奏销案等。在此种情形下,清朝的社会风气不可避免地由明末的开放、趋新一变而为保守,人们的注意力也从原来的关注现实更多地转向了对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社会进程由此明显放缓,全社会出现了一种崇尚古雅的风气。这种保守主义态度对于中国走向近、现代社会显然是不利的,但是,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另外一番成就,那就是全面地整理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清代学人在文化整理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一,经书的笺释;二,史料之搜补鉴别;三,辨伪书;四,辑佚书;五,校勘;六,文字训诂;七,音韵;八,算学;九,地理;十,金石;十一,方志之编纂;十二,类书之编纂;十三,丛书之校刻。他们埋头于文字训诂、名物考证、古籍校勘辨伪等工作,不关心当世之务。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地理等方面汉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中华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多方面地影响到了文学领域。桐城派的理论奠基人方苞曾提出“古文义法”说,认为义法皆出六经,力图把文统与道统合为一体。诗学方面,沈德潜于乾隆时期提倡“温柔敦厚”说,推崇中正和平、声雄韵畅之音,统归于格调,其实质则是鼓吹“盛世之音”。稍后的翁方纲又提倡“肌理”说第二节 清代的人文思潮与文学清初的思想家们一致批判、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他们深慨于明代覆亡的教训,力图改变明代的虚浮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这批学者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做出了卓异的贡献,提出许多具有启蒙意义的新思想。清中叶,启蒙思潮虽然受到扼制而一度有所消沉,但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矛盾的激化,文化学术领域的启蒙思潮又重新抬头,这表现为汉学的裂变。汉学家戴震由古籍文字的训诂进入对理学问题的研讨和对宋代理学的批判学术领域的启蒙思潮与文学领域的兴衰变化有着或明或隐的关系。清代诗歌的繁荣、词之地位的提升、诗话词话的大量涌现,皆与作家对文学社会功能认识的提高直接相关。清代的戏曲创作在风格上大多趋于雅正,而悲剧意识超过了娱乐格调。清中叶的文坛更是出现了类似晚明的性灵思潮与学术界的集大成相关联,文学领域也出现了全面总结创作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的潮流。各体文学发展至清代,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梳理的工作于是得以展开。散文领域,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诗学领域,诗提出了“格调”“神韵”“肌理”等诗歌理论体系词学领域,常州词派的张惠言、戏曲领域,则有李渔的“结构”说、“立主脑”说等艺术主张小说领域,又有毛宗岗、脂砚斋、冯镇峦等名著的评点等。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集成特点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拥有自己独具的特征。一方面,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继续蓬勃发展,并推向新的高峰;另一方面,元明以来已呈衰弱之势的诗、词、古文、骈文入清后重新振作起来,在清代文坛各占有一席之地。文体的全面复兴,的确表现了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审美特征的整体复归。诗歌在唐代已经达到顶峰,宋代又加以延伸、补充,之后缺少开拓和创新。入清后,在社会动荡的冲击下,诗歌出现了新的勃兴。明清鼎革之际,词的创作也发生转机清代的散文成就也有自己的特点。戏曲方面,清初继明代后继续呈兴盛之势。小说创作在清代也呈现出勃勃生机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 本章内容第一节 遗民诗人对明代诗风的因革第二节 钱谦益、吴伟业与清初诗坛的新变第三节 王士禛、查慎行等“国朝诗人”第四节 清初词坛的中兴第五节 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第一节 遗民诗人对明代诗风的因革一、遗老魁

文档评论(0)

扬州牧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收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12007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