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4编 隋唐文学.pptxVIP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4编 隋唐文学.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编 隋唐文学绪论 第一节隋唐的政权更替与政治分合一、南北分裂的结束隋初,北方突厥势力强盛,与隋朝相抗衡。开皇二年(582),隋军挫败入掠河西等地的突厥军,突厥内部矛盾随之激化。开皇三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汗国,力量大为削弱。开皇五年,东突厥向隋朝求和,北方暂时获得安定。隋朝的力量遂转向江南。开皇八年,隋文帝下诏伐陈。第二年正月,隋军攻陷建康,俘陈后主陈叔宝,陈亡。江南其他地区也迅速平定,于是南北再次统一二、隋唐制度的更替与延续首先,废除西魏、北周时期仿照“周礼”而制定的中央官制——“六官制”,参酌损益魏晋以来的官制,基本形成以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为行政中枢的制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官僚体系。其次,废除曹魏以来长期使用的九品中正制,使选官之权统归于中央,科举制逐渐形成。此外,通过对北齐旧地的户口进行普查,增加了大量的赋税人口,国家的财赋来源有了保证;通过对袭自西魏、北周的府兵制的改革,清除胡汉分治的遗迹,适应了民族融合的时代需求;还重新统一了度量衡。二、隋唐制度的更替与延续唐王朝建立之后,基本上沿袭了隋代的制度。在经济制度上,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军事制度上,沿袭隋代府兵制,而隋制则改变西魏、北周兵农分离之府兵制为兵农合一之府兵制。不过隋时府兵在长期的统一战争中不断扩大,汉族成分大量增加,民族色彩渐趋消失。在官僚制度上,隋唐均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取代秦汉时的三公九卿制。在选官制度上,唐代在隋代的基础上再加发展,将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科举制在隋代和唐初仅是初步定型,在唐代后期及此后诸朝才得到长足的发展。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地域超越一、阶层流动与地域流动关中、山东与江南既是三大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三个独立的文化区域。三大地域各有其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与文化区域之间通过文化网络联通为一个大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实施,这一时期的社会流动相较前代显得更为频繁。由于士人社会地位的不易维持,就造成了向上和向下的双向流动。由于士人的迁调、贬谪,或者对于某一个地方的喜好等原因,就形成了他们在地域方面的广泛流动。二、五方杂厝与和而不同由于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的一些通都大邑渐为各地人杂居之处,形成“五方杂厝”的局面。五方杂厝局面的形成,与隋唐两代在思想上均能持兼容态度密切相关。第三节 教育、科举、铨选与文学一、官学与私学的新发展隋唐统治者都很重视教育,建立起了完善的官学制度。隋唐地方官学也很普及隋唐五代私学亦盛,主要是教授识字读书的普及教育,当然也有继承汉代以来的经师授业传统的。私学因比官学更为自由,教授内容更为广泛,所以发展很快。唐代的私学,已开宋以后书院教育、私塾教育的先河二、科举制度的形成隋朝建立后,魏晋南北朝的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已经废弛,不过以秀才、明经等科选士的做法仍被保留下来。隋炀帝时又新置进士科,科举制度初步形成。唐初历高祖、太宗、高宗、武后数朝,科举制度日趋完善。三、新机制下的士风唐人在入仕之前,多隐居山林、寄居寺观读书。唐代时漫游成为一时风尚,士人在登第之后、入仕之前,往往需要数年时间等待吏部铨选,因此多用这段时间漫游各地。入幕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士人(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等)都有幕府生活的经历。唐代诗人的精神面貌在中唐前后有较大的差异。第四节 中外文化交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一、丝绸之路与文化馈赠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外来文明经由丝绸之路不断涌入中国。同时,中国的造纸、印刷、纺织、火药、指南针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乃至儒道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给西方国家以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胡风的兴盛贞观初年,突厥既平,唐政府听从温彦博建议,将突厥人迁徙到朔方,战俘入居长安者近一万家。而天宝初年,京兆府户口总数仅三十多万户。《法曲》:“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毡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三、开明与开放的国策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政策。相较前代帝王,夷夏之防的观念非常淡薄,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代统治者一视华夷的心态,当与他们的出身有关。李氏为鲜卑化的汉人,唐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纥陵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四、唐诗的对外传播唐诗是唐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不仅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也对域外诸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五节 唐代文学的传承、发展与影响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滋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认识,文学体裁逐步多样化,文学创作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这都为唐代文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唐人则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壮丽的文学。唐代伟大的诗人无

文档评论(0)

扬州牧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收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12007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