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百年论证案例.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峡百年论证 截至2003年6月10日,三峡水利枢纽坝前水位达到135米,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蓄水100亿立方米,似乎一夜高峡出平湖。然而,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建与不建三峡工程几乎论证了百年—— 工 期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具体论证 1919年 孙中山发愤著成《建国方略》。在其书中,孙中山提出:“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孙中山对这段长江河段的论述被后人普遍看做是这位革命先行者对三峡工程的最初设想。 ??????? 三峡百年论证 1944年? 当时民国政府邀请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考察,萨凡奇对三峡进行了10天的考察,随后拿出了著名的《扬子江三峡初步报告》。此计划呈交中国政府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后,当时号称“轰动全球”。但它仅仅停留在纸上。因为民国政府当时根本没有财力,即使建成,中国因工业落后,也不需要那么多电。 1949年? 新中国成立,三峡工程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三峡工程的大力倡导者林一山在多篇回忆文章中提到,1953年毛泽东乘“长江”舰视察长江,在听了林一山对长江的基本情况、洪灾成因以及除害兴利的种种设想汇报后,毛泽东提出,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那个三峡工程怎么样? 1954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推动了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从1955年到1960年,中苏专家联手在三峡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设计工作,并提出随时随地高蓄水位200米、220米、235米3种方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倾向于235米高程方案。关于三峡工程可行性问题的争论随即展开。 1956年? 林一山时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他发表了一篇长文,认为“长江流域规划中必须首先解决防洪问题”,而“三峡是防洪性能最好的地区”、“三峡水库可以根本解决两湖平原的水灾,三峡工程若以蓄水位235米计,可以改善川江航道,使万吨巨轮终年通航于城陵矶与重庆之间;每年发电1500亿度”。 李锐时任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局长,针对林一山的观点,他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认为,林一山的文章没有根据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去加以充分论证。如果要按235米方案,将迁移215万人口,淹没土地120万亩,只从损失考虑,这样的方案就值得怀疑。1956年夏天,毛泽东第三次横渡长江,写下著名诗篇,第一次向全中国人民表明了他“高峡出平湖”的设想。 1958年? 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三峡问题第一次被提到正式会议上讨论。毛泽东提议把林一山和李锐两人找来当面各抒己见。但林一山和李锐第一次面对面的论战,反而使毛泽东一时难下决断。南宁会议后,毛泽东对三峡问题作了个搁置争议的裁决: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在此背景下,长江流域规划委员会用原来准备修建三峡的力量启动了葛洲坝工程。 上世纪80年代初? 三峡工程再度提上日程。李锐再次上书。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则从技术层面提出不同意见,他的一个重要论点是:长江河床的造床是砾卵石,不是泥沙,修建大坝后砾卵石难以排出,将堵塞河道,天长日久,后果不堪设想。 黄万里的一个有力论据就是黄河三门峡工程。1957年黄河三门峡工程论证,黄万里是当时惟一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专家,他的理由和20年后反对三峡工程时相同。他做出了三门峡必将淤塞的预言,两年后,三门峡严重被迫改建。近40年后,黄万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对三峡工程预言:“不出10年,重庆港就会堵塞。为了上游航运,只有炸掉大坝。但两边是高峡,炸掉的东西从哪儿走?只有运到平坦的地方去扔,这花费就太大了。 1985年? 全国政协第六届三次会议中,一些政协委员根据李锐的意见,明确反对三峡工程。一些委员在对三峡进行了70多天的考察后,向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提出建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不能建,至少“七五”期间不能建。在此情况下,三峡工程再次进入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