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docVIP

论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   摘要王实甫是最优秀的元杂剧创作家之一,《西厢记》是最优秀的元杂剧之一,《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前朝相国家的千金小姐,她出生书香门第,且高贵,自小受着传统封建文化的熏陶与管制,但是骨子里始终透着反对封建社会不合理规范制度的一面。崔莺莺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王实甫的成功,就是在于将这个复杂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又那么的恰到好处。本文我主要讨论崔莺莺的软弱性与反抗性双重性格。   关键词王实甫 西厢记 崔莺莺 性格   正文《西厢记》所写的故事是发生在唐代贞元年间的,那时,虽然说唐朝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封建社会的一整套礼仪和制度却还是根深蒂固的,丝毫没有产生动摇的。这些规范与旧习俗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生活,门当户对,门第观念等旧思想依然很制约着人们的婚嫁生活,而且似乎比以前更加明显了。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的。〈1〉 首先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崔莺莺,关于崔莺莺的介绍,王实甫没有另外刻意花一个大的篇幅去特别介绍她,而是借用其他人物的语言,或是独白,把莺莺的出生,家庭,社会关系,身份地位以及外貌特征十分清晰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如在剧本的第一本的楔子中,由老夫人刚上台的场白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崔莺莺是前朝相国家的独女,时年十九岁,不但针线刺绣样样精通,而且诗词书算无所不能,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大家闺秀。⑵在父亲相国大人死之前已经许配给了郑尚书的长子郑恒为妻。故事发生的时候,恰是莺莺在给父亲送葬的途中,因为路途有阻,所以只好在河中府曾经由父亲修造过的普救寺中停留。所以说,从剧本的一开始,王实甫就把崔莺莺安置在了给父亲送葬的这个特殊的带孝女位置上,这一特殊身份,对后面表现莺莺的叛逆显然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而关于莺莺的美貌,作者是借用了张生的一句“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和孙飞虎欲抢莺莺为妻这件事情的始终,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姿态柔美,清丽脱俗,气质非凡,闭月羞花的闺中少女形象。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处于那样的环境里,莺莺从小就受着她那位严厉母亲的管教,连出闺房都要受到约束,必须得到母亲的批准才可以有自己那小范围的闺房淑女般的行动。没有办法,这样的生活不能怨谁,只能怨她自己的出生太高贵了。假如说,莺莺能够乖乖地按着母亲与已死去的父亲的安排,去嫁给郑恒的,按着封建礼仪去做自己规范之内应该的,可以做的事情的话,那么,莺莺也就无疑是那封建礼教牺牲品中的一粒小沙子,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王实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赋予深沉、含蓄的崔莺莺外在的凝重,又使她拥有内在的激情,⑶他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的崔莺莺去触犯那些不合理的旧礼教,并努力争脱它们的束缚,最终达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她的身份地位,从小所受的教养,加上所受的环境的影响,都使她的性格不得不留下封建女性固有的软弱性的一面,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她也是一个骨子里透着抗争个性的女性,她是一个有着双重复杂性格的大家闺秀。她的双重性格的研究,我们不能找一个单面去进行片面的了解,因为,双重的性格一般都是在一起起着作用,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着。   在那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中,本来说父亲尸骨未寒,子女是不可以谈婚论嫁的,是不可以有男女之思的,否则会认为是大大的不孝的表现。而崔莺莺呢,在父亲的尸骨还没有送入泥土,尚停留在寺庙之中的时候就开始唱到“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样借伤春表达自伤、自悲、自怜的诗句,可见,她的内心是在渴望着爱情。也就难怪,在剧本第一折中,当莺莺第一眼看到了张生,看到了这个按我们现在的话所说的“对自己胃口”的男人之后,她居然回顾看了一眼张生,丝毫没有羞涩的表现。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事实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去回顾一眼,留下自己的情思,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是极其合情合理的,但是,对于处在特殊历史环境中的崔莺莺来说,那是不应当的,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更何况,在剧本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她已经许配给人的,已经算是为人妻的人了。除此之外,莺莺的回顾,还有表现出了她对更多封建制度的抵触。   第一,女人一见到男人就应该回避,然而她却频频地看着张生。第二,“夫男先乎女,固亦世之恒礼也。”--女人动心应当迟于男人,女人应当是被追求的,然而,她却先动了心,眼角传情,把张生引得风魔起来。第三,佛殿是庄严肃静之地,亵渎神灵在当时人们看来是要坠入阿鼻地狱的,然而她却在这里暗送秋波,后来,甚至在追荐先考的庄严道场中,赞美张生的青春年少。〈4〉崔莺莺她不是没有严格的家教,她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她上有一个严厉的老母,她的母亲十多年来一直用一套固有的封建礼仪思想来教育着她,规范着她,只是,这样的环境,莺莺深感窒息之痛,如

文档评论(0)

liushuhua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5412412100003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