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廉耻 顾炎武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1页。 关于作者 顾炎武(1613- 1682)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他人尊称他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同时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对于国家的存亡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2页。 理论贡献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提倡经世致用。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3页。 顾炎武和黄宗羲、王夫之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对“私”作出了肯定,并对公与私的关系作了辩证的论述。把人之有私看作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现象,他的这种对“私”的肯定,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状态下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顾炎武从“明道救世”的经世思想出发,萌发了对君权的大胆怀疑。他虽然还未直接否定君权,未能逾越封建的藩篱,但他这种怀疑君权、提倡“众治”的主张,却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4页。 《日知录》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09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5页。 写作背景 明末清初之际,许多汉族士大夫只追求一己之富贵,忘却名族大义,寡廉鲜耻,投靠清朝廷,顾炎武一直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因此,他对明清之际卖国、变节的士大夫,给予了无情的谴责和批判,指出“廉耻”的重要性,讽劝士大夫要知耻养廉。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6页。 廉 耻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清]顾炎武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7页。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8页。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9页。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 顾炎武《廉耻》教学课件全文共27页,当前为第10页。 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