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四).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康复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四) 协调训练 适应症 深部感觉障碍;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和大脑性运动失调、震颤性麻痹;因不随意运动所致的一系列协调运动障碍。 禁忌症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者。 仪器设备一般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操作规范 种类 上肢、下肢、躯干分别在卧位、坐位、站立位、步行和增加负荷的步行的过程中训练。 步骤 (1)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进行训练。 (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最初几天的简单运动为上肢、下肢和头部单一轴心方向的运动,然后逐渐过渡到多轴心方向;复杂的动作包括双侧上肢(或下肢)同时动作、上下肢同时动作、上下肢交替动作、两侧肢体做互不相关的动作等。 (3)可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4)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行;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 (5)先睁眼训练后闭眼训练。 (6)两侧轻重不等的残疾者,先从轻侧开始;两侧残疾程度相同者,原则上先从右侧开始。 (7)每一动作重复3~4次。 呼吸训练 适应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 4.哮喘及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禁忌症 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 2.呼吸衰竭。 3.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它临床情况。 仪器设备: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 操作规范 1.体位   基本原则是选用放松、舒适的体位,例如卧位、半卧位、前倚靠坐位等。合适体位的目的包括:放松呼吸相关的肌肉,稳定情绪,固定和放松肩带肌群,减少上胸部活动、有利于横膈移动等。需加强患侧的胸式呼吸时可采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对体力较好者可采用前倾站位。 2.方法 (1)腹式呼吸训练: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多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①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或椅后依靠位);也可采用前倾站位,即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或身体稍前倾,两手支撑在桌面。 ②动作: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吸气时意念将空气吸往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尽量将气呼出。卧位吸气时,可用双手置于腹部,随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也可将两手置放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廓,促进气体排出。此外,还可采用抬臀呼气法,即采用仰卧位,两足置于床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③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及呼吸频率: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1,强调适当深呼吸,以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每次练习腹式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在活动中也能进行自然的腹式呼吸。注意呼吸训练不应呼吸过频,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处于低氧血症时主要依靠CO2来刺激呼吸,腹式呼吸后血液中CO2含量降低,从而使呼吸起动能力下降,因此呼吸过频容易使此类患者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头昏、头眩、胸闷等不适);有的患者还可因呼吸过度用力出现屏气而加重呼吸困难。 (2)抗阻呼气训练: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适当增加气道阻力,减轻或防止病变部位支气管在呼气时过早塌陷,从而改善呼气过程,减少肺内残气量。具体可以采用缩唇呼气(吹笛样呼气)、吹瓶呼气和发音呼气等方法。 (3)局部呼吸训练:指在胸廓局部加压的呼吸方法。治疗师或患者把手放于需加压的部位,在吸气时施加压力。用于增加胸部局部的呼吸能力。 (4)排痰训练: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震颤及直接咳嗽等。 ①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的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使病变部位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分泌物少者,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4次。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间5~10min,如有数个部位,则每天的总时间不超过30~45min,以免疲劳。引流宜在餐前进行。 ②胸部叩击、震颤有助于粘稠、浓痰脱离支气管壁。治疗者手指并拢,掌心成杯状,运用腕关节摆动在引流部位胸壁上轮流轻叩30~45s,治疗时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拍打后,治疗者用手按在病变部位,嘱患者作深呼

文档评论(0)

行走的兰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高级营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0日上传了高级营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