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创作(课堂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左翼文学创作 一、“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 左翼文学首先是以“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出现的,其代表作家—— 蒋光慈(1901-1931) 又名光赤,河南固始县人,1921年5月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1924年秋归国后至上海大学任教,11月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 以写情绪激昂的新诗踏人文坛, 1925年1月出版诗集《新梦》,1926年以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 他十分赞同 “文学就是宣传”的文学主张。 其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和短篇集《鸭绿江上》充满诗情与浪漫色彩,前篇作品被称为“革命文学的发轫之作”; 《短裤党》是一部着力描写上海工人的武装起义的作品。 后期从他的中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等作开始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即 “革命+恋爱”的小说: 其特征为——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人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又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由于蒋光慈当时在革命文学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而“革命”与“恋爱”又颇符合当时革命青年的口味,所以这种模式一经问世便在左翼文坛中迅速蔓延开来。 类似的作品还有: 洪灵菲的《流亡》三部曲(《流亡》、《前线》、《转变》); 华汉(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 (又称“华汉三部曲”,包括《深人》、《转换》、《复兴》); 戴平万的小说《丰收》,楼建南(楼适夷)的《挣扎》、《盐场》,胡也频的《光明在我们前面》、《到莫斯科去》等等。 茅盾、瞿秋白等对这种文学模式曾给予批评。 1932年胡风书局重印华汉《地泉》: 书前有瞿秋白、郑伯奇、茅盾、钱杏邨和作者本人的五篇序言,对此创作方法给与批判,以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这是又一个新的错误); 华汉认识到这是“把现实的残酷斗争神秘化,理想化,高尚化,乃至浪漫蒂克化。” 茅盾将此概括为:政治宣传大纲加公式主义的结构和脸谱主义的人物。 蒋光慈虽希望在其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又名《田野的风》)中清除这种流弊,但作品还未出版作者即辞世。 二、“左联”五烈士的创作: 1、殷夫(1909-1931)诗创作 他是左翼文学的前驱诗人,他的短暂一生献给了革命和诗歌。 1929年起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1年2月就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年仅22岁。 生前有诗集多部但均未出版,影响较大的是经鲁迅收存,并为之写序的诗集《孩儿塔》。 殷夫诗歌创作个性的形成,与一个成熟的职业革命家的成长联系在一起。 诗作《别了,哥哥》,是诗人与自己当国民党军官的哥哥决裂的倾述,又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发自内心的宣言。 革命的信念和诗的激越情感,构成了殷夫诗歌的基调。 从革命的生活中提炼诗情,殷夫的诗充满理性的意识形态化,最突出地表现为强调诗歌对于革命运动和革命实践的鼓动和记录。 殷夫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诗歌艺术与革命的关系,《血字》无论构思还是诗美的意象追求,都可见诗人的独具匠心的艺术追求。 用政治抒情诗(或红色鼓动诗)来概括和总结殷夫的诗,是十分贴近诗人的创作实际的,殷夫的政治抒情诗代表了新诗自身发展的一种路向。 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称殷夫的诗: “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炼,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2、柔石(1902-1931)的小说创作: 他是在“左联五烈士”中小说成就较高的作家。 他1920年代中期就出版短篇小说集《疯人》、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三姐妹》,这些作品充满着浪漫抒情的色彩,大都以爱情、婚姻为题材。 而给作家带来较高声誉的作品,是后期的中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等。 《二月》以青年教师萧涧秋曲折的人生奋斗和爱情选择,形象地揭示了青年知识者在新的现实面前必须重新思考“五四”以来个性解放、人道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柔石《二月》改变电影剧照 《为奴隶的母亲》剧照 《为奴隶的母亲》曾产生过国际性的影响,写被“典妻”的春宝娘忍辱负重的悲惨人生,凸现了贫困的劳动妇女精神的麻木和命运选择的无奈,作家笔触细腻而又力透纸背。 柔石的创作大都秉承了五四新文学精神的传统: 探索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道路,关注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后者更有作家自己在题材上的独特发现。 《为奴隶的母亲》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此。 三、左翼重要作家——丁玲与张天翼 (一)丁玲(1904-1896)的小说创作: 1、作家概况 丁玲,原名蒋冰之,又名丁冰之,湖南临灃人; 为求学曾飘泊于湖南常德、长沙、上海等地; 1924年到北京后,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 1927年底和1928年初在《

文档评论(0)

7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海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HUKW1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