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VIP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项 宰相 内阁 性质 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侍从咨询机构 职权 行政、决策 参谋、咨询 任职方式 选拔任命 皇帝任命 本质 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对君权的影响 制约皇权 加强皇权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有的学者评论道: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使得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宦官专权 原因:皇帝信任宦官 权力: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利;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明宣宗两位皇帝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目的 直接目的:“欲踪迹之”,寻找明惠帝朱允炆; 主要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 夫劳近以务远,君子不取也。不穷兵,不疲民,而礼乐文明赫昭异域,使光天之下,无不沾德化焉,非先王之天地同量哉。唐起于西,故玉关之外将万里;明起于东,故文皇帝航海之使不知其几十万里。天实启之,不可强也。 ——明·茅元仪 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孙中山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翦伯赞 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白寿彝 葢太监郑和与王景弘、侯显辈领之有岁。当是时,四夷君长,执赆献琛,顶踵相望。赐宴之日,有忭舞天日,稽首阙庭,叹未尝有,译鞮之馆,充牣旁皇,奕然壮观矣。然而往来使送接伴赏赉,费亦不赀。 ——明·何乔远 评价:1.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领先于欧洲半个多世纪;2. 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思考: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倭寇作乱 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对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抗倭斗争的胜利 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基本稳定下来。加之,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解除海禁,发展海上贸易。到明穆宗隆庆时,明政府开始取消“海禁”,准许对外通商。在军事作战胜利和经济交流加深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倭寇“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也为后世所传颂。 欧洲殖民者入侵 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葡萄牙租占澳门: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获得了在澳门的租住权。 荷兰占领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领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荷兰独占台湾。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明朝统一形势图 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元政府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2万士兵镇压。治河过程中,官员贪污,民工生活困苦,激起人民不满,遂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朱元璋也是诸路起义军中的一支,并最终获得胜利。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目录 叁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贰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壹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查员、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思考:阅读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对于宰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