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VIP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 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问题思考 阅读教材P83“谭晓致富”的故事,思考这种致富方式所体现的社会现象 图1 《耕织图》局部 第一章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农业、手工业、商业、雇佣关系 农业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量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玉米、甘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 图2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湖广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齐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萌芽 货币、生产生活资料所有者(机户) 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机工) 手工工场 雇佣 被雇佣 经营 利润 劳动 工资 出资 出力 图3 雇佣劳动形成的条件和因素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商业 COMMERCE 货币 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商人 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等地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市镇 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并日益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1.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性优势; 2.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经济发展的局限 1.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豪强地主的兴起 B.表明男耕女织现象渐趋消亡 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2. 甘肃皋兰县建有许多外地商人会馆,聚集了山西、陕西、湖南、安徽、广东等地的商人。从时间上看,均为清初以后建立,没有明代会馆。材料从侧面说明( ) A.清初商品经济超过明代 B.甘肃经济相对落后 C.清代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甘肃最早诞生会馆 题目演练 C C 第二章 思想领域的变化 陆王心学、李贽、明末清初思想家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传习录》 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文成公全书》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王阳明)把“人欲”看成“天理”,认为先天的良知会被外来物欲所昏蔽。只要人们体认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破心中贼 强调主观能动性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人人皆可以为圣 童心说 反“德礼”“政刑”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反对摹古文风 归纳: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朝中后期)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陆王心学 背景: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形成: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意义: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末清初思想家 图6 黄宗羲 图7 顾炎武 图8 王夫之 归纳: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末清初) 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倡“工商皆本” 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批判 影响:明清儒学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这位明朝学者的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