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蜀相(教案).docxVIP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蜀相(教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相》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七言律诗 (二)能力目标 1.准确掌握杜甫凭吊诸葛亮的缘由 2.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忠诚为国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2.本诗的主旨 (二)教学难点 1.沉郁顿挫的诗风 四、教学内容 (一)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2.杜甫对七言律诗的贡献 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3.七言律诗格律的特点 (1)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 (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4)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尾联) 该诗属于首句入韵仄起式,韵脚为:寻森音心襟。 (二)作者小传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少时好学:家庭条件优越,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也非常顽皮。 年少优游:20岁漫游吴越,24岁漫游山东兖州等地,32岁漫游河南、济南等地,遇李白、高适等。《望岳》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困守长安:35岁-43岁,“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代表作。 战乱流离:安史之乱爆发,关注时局,忧国忧民,诗《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短期任职: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次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目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的展现。 蜀中漂泊:在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生活清苦,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量名作。 舟中长逝:一心北归,生活困难,周中逝去,时年59岁。《登岳阳楼》是这一时期代表作。 (三)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通常被认为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此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四)内容述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 问题:为什么要写柏树?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以柏树衬托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jgy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