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皮带输送机是现代散状物料连续运输的主要设备。随着工业和技术的 发展,采用大运量、长距离、高带速的大型带式输送机进行散状物料输送 已成为带式输送机的发展主流。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皮带输送机的 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胶带输送机的传动原理出发利用逐点 计算法,对皮带输送机的张力进行计算。将以经济、可靠、维修方便为出 发点,对皮带输送机进行设计计算,并根据计算数据对驱动装置、托辊、 滚筒、输送带、拉进装置以及其他辅助装置进行了优化性选型设计。张紧 系统采用先进的液控张紧装置,即流行的液压自动拉进系统。带式输送机 是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与其他运输设备相比,不仅具有长距 离、大运量、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 , 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 特别是对高产高效矿井, 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炭高效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关键词: 皮带输送机 ; 设计; 拉紧装置 PAGE \* ROMAN PAGE \* ROMAN IV 前言 矿井开采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工业基础,而其产品运输又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它的成本直接关系到工业各部门。所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改革矿井运输问题。大型矿井采用的运输方式有自卸汽车运输、铁路运输和胶带运送及运输等。其中,胶带运送机运输可谓是目前最先进的矿井开采新工艺。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即胶带输送机。 胶带输送机是现代散状物料连续运输的主要设备。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胶带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将以经济、可靠、维护方便为出发点,对胶带机进行设计计算,并根据计算数据对驱动装置、托辊、滚筒、输送带、拉进装置以及其他辅助装置进行严格选型。 由于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优良性能, 主要表现在: 运输能力大,且工作阻力小,耗电量低,约为刮板输送机的 1/3 到 1/5;由于物料同输送机一起移动,同刮板输送机比较,物料破碎率小;带式输送机的 单机运距可以很长,与刮板输送机比较,在同样运输能力及运距条件下, 其所需设备台数少,转载环节少,节省设备和人员,并且维护比较简单。由于输送带成本高且易损坏,故与其它设备比较,初期投资高。 输送机年工作时间一般取 4500-5500 小时。当二班工作和输送剥离物, 且输送环节较多,宜取下限;当三班工作和输送环节少的矿石输送,并有 储仓时,取上限为宜。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 减速器带动传动滚筒转动或其他驱动机构, 借助于滚筒或其他驱动机构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使输送带运动。带式输送机的 驱动方式按驱动装置可分为单点驱动方式和多点驱动方式两种。 通用固定式输送带输送机多采用单点驱动方式, 即驱动装置集中的安装在输送机长度的某一个位置处,一般放在机头处。单点驱动方式按传动滚 筒的数目分,可分为单滚筒和双滚筒驱动。对每个滚筒的驱动又可分为单电动机驱动和多电动机驱动。因单点驱动方式最常用,凡是没有指明是多 点驱动方式的, 即为单驱动方式, 故一般对单点驱动方式, “单点”两字省略。单筒、单电动机驱动方式最简单,在考虑驱动方式时应是首选方式。在 大运量、长距离的钢绳芯胶带输送机中往往采用多电动机驱动。 目录 摘要 错 误!未定义书签。 Abstrct 错 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ш 第一章 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和传动原理 带式输送机应用范围 1 带式输送机摩擦传动原理 1 挠性体摩擦传动原理 1 工作弧与静止弧 3 驱动滚筒的摩擦牵引力 5 带式输送机的特点 6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形式 7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的动、静力学设计 设计计算 9 输送带宽 9 输送带运行速度的选择 9 输送带宽度的计算 10 按输送能力确定带宽 10 按输送物料块度确定带宽 11 2.5.初选输送带 12 第三章 胶带输送机部件的选择 3.1 托辊的作用 14 3.2 托辊组的种类 14 3.3 托辊间距的确定 17 3.4 托辊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18 3.5 托辊阻力系数 19 3.6 过渡段托辊组的布置 19 3.7 托辊的计算与选型 21 3.7.1 线质量运算 21 3.7.2 辊子带速计算 22 3.7.3 辊子载荷计算 22 3.8 线路阻力计算 24 3.9 输送带张力的计算 26 3.10 输送带强度验算 28 3.11 牵引力和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29 3.12 电机数量与配比的选择 29 3.13 减速器的选型与热容量校核 30 3.14 制动力矩计算 29 第四章 拉紧装置 拉紧装置的作用 32 张紧装置在使用中应满足的要求 32 拉紧装置在过渡工况下的工作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32 拉紧力的计算 34 拉紧装置选择 34 拉紧装置的适用性分析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