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意识的非真意表示
026972侯冰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内核,当意思表示有瑕疵时,法律行为的效力如何,是 有待左论的。意思表示的瑕疵,表现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即又称虚伪表示或者是意思保 留),与意思表示不自由两类。而前者以表意人对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否有认知为标准, 区分为意识的非真意表示与非意识的非真意表示① 两类。这里,我们只讨论前者,也就是 意识的非真意表示的相关问题。
一、 相关的理论问题
徳国民法理论上,意思表示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等等,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是由主观 意思和客观表示两因素构成。其中,比较通用的是主观方面包含行为意思、表示意识、效果 意思三个要素,所谓行为意思是行为人必须于有意识的状况之下,所为之行为才叫意思表示: 表示意识是指行为人于行为时,认识英所为行为具有某种法律上的意义;效果意思是行为人 欲依英表示发生特左法律效果之意思。’这里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单独的虚伪表示还是通谋 的虚伪表示都是从表示意识与效果意思的层面上说。
关于意识的非真意表示的立法考量主要是要平衡表意人意思自治与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和交易安全的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立法实践上,对于意思表示的效力有三种学说:1、 意思主义(willcnsthcoric)——以表意人的内部意思为准,无内心效果意思,则不生法律效 力,如果表意人之表示与真实意思不同时,必须应以苴真正之意思为依归;2、表示主义 (Eklarungstheoric)——以表意人的外部之表示为准,因表意人的意思往往是一种内心意思, 无法从外部考量,因此,应从行为人的外部行为为出发,只要从其外部行为为有效力,就应 确认英意思表示的效力。从而保护相对人与交易安全:3、折中主义,,以上两种理论都过于 极端,各国立法实践都不是只执一端的,总是两种兼而有之。有的,采意思主义为原则,如 我国台湾、徳国(第119条);而有的采表示主义为原则,叔如奥地利等。
就意识的非真意表示这一具体问题来说。各国目前的立法原则是趋同的。对于真意保留, 也就是单方的虚伪表示,表意人将真意隐匿于内心而故意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无论是出于 欺罔或者戏谑,利益都不值得法律保护。与此相反,“因不知表意人貞?意而误信苴意思表示
参见: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77页
参见:王泽鉴:《民法总则》第270页
“总思主义——总思表示是否欠缺,若重于内部之有无准确之总思为准。因此,如其所表示者,与其 内部之真意不一致,则不生法律上之效果。其目的在保护表意人也。表示主义一一意思表示是否欠缺, 以表示于外部之表示行为为准。故虽表总与内部之真意不一致,但为保护交易之安全及第三人权益计, 仍应使其表示之行为,发生法律上之效果。折中主义——专采意思主义或表示主义均有所偏。故折中 以表示主义为原则,以意思主义为例外,以资调和。也有采意思主义为原则,以表示主义为例外者。” 参见武忆舟:《民法总则》中华民国74年10丿J新版第290贞…第291页
对于“信赖利益的赔偿”,林诚二先生认为:“乃法律行为外行上虽成立,但实质上无效,、片事人之一 方因善总无过失信其有效而受损害之赔偿也。”,同时,也可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第333贞: 胡常清:《民法债篇总论》,第251页。
孚开国:《民法基木问题研尤沢第163页,法律出版社
真实的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却应当受到法律保护。”⑤但是,在意思表示的当时,相对人 明知或者是可得而知意思表示不真实时,相对人就不能被称为善意,其利益也就不值得保护 了。而在通谋的虚伪表示,当事人双方都不具有就其表示受拘朿的内心意思,因此,法律上 并无承认其效力的必要。而虽然“虚伪表示的成立不以出于特泄的动机目的为必要。尽管当 事人通谋的虚伪表示的动机目的通常在于欺罔、损害第三人,规避法律,谋取利益。”⑴但是, 对于信任其意思表示真实的第三人来说,虚伪表示的效力如何是很关键的。
二、相关基础知识
意识的非真意表示,有两种情形,一是真意保留(gchcimcr Vorbehalt),徳国民法上又 称为心中保留,指的是表意人内心无为英意思表示受法律拘束,而做出意思表示的情况(参 见徳国民法典第116条,日本民法典第93条,俄罗斯联邦民法第170条第1款,台湾民法 第86条):二是虚伪表示(schcingeschaeft),又称为通谋的虚伪表示。指的是表意人与相对 人均无受其意思表示的法律约束的意愿,但仍然合意做出表示,此时就叫虚伪表示。(参见 徳民第117条,日民第94条,俄罗斯联邦民法第170条第2款,)。
而在徳国民法理论上,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以外,还就另一种“非诚意表示”做岀了相关 表述。①非诚意表示又被称为“戏谑行为”或者是“恶谑行为”,这种行为与真意保留的主 要区别就在于:前者,表意人预期相对人对苴表示的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