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 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 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 “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 方面 : 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 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 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 音”为幸。 18 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 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 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 fans ”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 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 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 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 - 1 - 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 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 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 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 个趣味差异的问题 , 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 ?通过 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 80 年 代,有人用“金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 , 终使各式“金 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 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 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 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 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 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 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 T 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 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 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 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 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 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 MTV 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 - 2 - “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 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 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 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 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 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 选自 2017 年 3 月 6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 1. 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 “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 原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英语试题.doc
- 福建省必威体育精装版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doc
- 父亲的菜园教案精编版.doc
- 改写拟人句、比喻句--精编版.doc
- 甘肃省2020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doc
- 感恩重阳节:致父母的一封信精编版.doc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5.5Firstaid(教学案).doc
-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 高中英语要考的所有定语从句考点都在这里了.doc
- 高中英语专题练习短文改错(有答案).doc
- 牛津2020-2021学年英语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易错题再练.doc
- 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8FashionGrammar教案.doc
- 牛津上海版2020-2021年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试卷.doc
- 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下册英语试题unit6PElesson.doc
- 牛津上海版五年级英语上册Module4ThenaturalworldUnit10Wind教案.doc
- 牛津译林(三起)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1Theking’snewclothes试题.doc
- 牛津译林版2019-2020学年7A英语专题练习-完成句子(含答案).doc
- 牛津译林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英语期中专题复习训练—词汇运用(含答案).doc
- 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英语期中专题复习训练—词汇运用(含答案).doc
-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练习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