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道糅杂:道教上清派炼丹术的启示.docxVIP

术道糅杂:道教上清派炼丹术的启示.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道糅杂:道教上清派炼丹术的启示 摘要:本文认为道教上清派炼丹术可 谓术道糅杂:既发明了 “阳燧取火法”,火 焰鉴别元素法,同时也继承了道教修道与天 地造化同途的思想,变化的思想以及对宇宙 造化之理探索的合理思想内核。 在上清派道 士那里,炼丹术乃是达道的舟筏和桥梁,最 终服务于他们的宗教目的。 关键词: 道教;上清派;炼丹术;中 国古代科技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把道教的思想体系 概括为哲学、宗教和原始科技的结合体。他 认为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 宗教 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素, 但 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 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 的”,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 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并且“道家深刻 地意识到变化和转化的普通性,这是他们最 深刻的科学洞见之一” [1]。在谈论道教与 科技的关系时,道教炼丹术尤为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道教炼丹术曾经对古代冶金、化 学和医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 一部道教史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中国古代 科技史,也不是思想史资源和科技史资源的 简单相加。因此,厘清这两者的关系将有助 于揭示中国古代科技和道教思想体系的内 涵。 道教上清派是道教一个重要派别,其炼 丹术在道教史上独树一帜。道教上清炼丹术 与参同契一系的古炼丹术迥然不同: 既不用 龙虎、真铅、真汞等名词,也不援引〈〈参同 契龙虎经》,具有理旨淡薄、可操作性强的 特点。对道教上清炼丹术的研究不仅助于进 一步揭示参同契一系以外的古代炼丹术的 真实面目,同时有助于追溯道教思想发展史 的脉络,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以 道教上清派炼丹术为个案,详细考察并分析 其在科技史和思想史两个层面的深层意义。 炼丹术虽然不是道教上清派的主流修 炼法术,但在上清派的历史上却值得一书。 首先,上清派中不乏伟大的炼丹家,如:茅 山宗的创始人陶弘景就是继魏伯阳、 葛洪之 后又一着名的炼丹家。史载,他从梁天监四 年至普通六年,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 践。为了炼好丹,他甚至一度改服易氏,隐 身于深山旷野之中。后炼丹成功,于梁天监 中献丹于武帝。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 〈〈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 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 金丹黄白方》等炼丹着作。陶弘景的专着虽 已失传,但历代本草学援引了不少他的论述。 以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至卷^一 “金石 类”为例,共载有关药物一百三十四条,引 自陶氏〈〈本草集注》卷二“玉石类”原文的 五十七条,几近半数。李时珍〈〈本草纲目》 中所收的内容来看,陶弘景对金石的产地、 形质、分类、用途及疗效均作了总结。此外, 他还对刀剑的冶锻及古代刀剑发展变化的 历史进行了相当的研究。 据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的记载,陶 弘景对待炼丹的态度非常严谨,他既不盲从 古说,也不轻易尝试那些意思不明的丹方。 他炼丹的第一步就是对丹经中所记载的 “丹方”进行了严格的甄别与筛选。他认为, 有的丹方口诀不露,方法舛略;有的丹方有 假冒附加的成分;有的丹方用药甚偏 ,难以 米办。最后才选中了 上清九转金丹方’, 认为唯九转所用药石,皆可寻求;制方之 体,辞无浮长,乃缄愿毕志”。 在陶弘景的炼丹实践中,有很多创造发 明。“阳燧取火法”即是其一。“阳燧取火 法”是指用凹镜在日中取火来加热鼎炉。 〈〈华阳陶隐居内传》称陶弘景“自摄心转炼, 弥能谨笃。至于燃鼎用阳燧,日中取火,盖 其精如此。”这在当时堪称创举。 此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记载 了陶弘景通过火焰的颜色来鉴别硝石和朴 消的方法。通过火焰来区别硝石和朴消的方 法被认为是近代化学用火焰鉴别元素的先 声。[弘景曰]消石疗病与朴消相似,仙经 用此消化诸石,今无真识此者。或云与朴消 同山,所以朴消一名消石朴也。又云一名芒 消,今芒消乃是炼朴消作之。并未核研其验。 有人得一种物,色与朴消大同小异,月出月出如 握盐雪不冰,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今宕昌以北诸山有碱土处皆有之。”古人对 硝石(硝酸钾KNO3片朴消(硫酸钠Na2SO4) 分辨不清,因为两者都雪白如盐,比重相近, 易溶于水。西方直到1762年才由德国的马 格拉夫发现这种方法。陶弘景比欧洲最早发 现者马格拉夫早一千二百多年。除了陶弘景 在炼丹方面的巨大成就之外, 还有很多遗迹 和诗文表明上清派道士在陶弘景之后的很 长的时间内,一直从事着炼丹活动。从〈〈茅 山志》的诗文记载上看,道教上清派从齐梁 到元代的外丹转炼几乎是代不乏人。 道教上清派虽然有不少人从事炼丹活 动,但真正留下的炼丹术的经书并不多。现 在留存下来并为学术界承认的上清派炼丹 经书有〈〈太徽灵书紫文琅环华丹神真上经》 和《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下的《太上 八景四藁紫浆五珠绛生神丹方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