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江苏高考近十年诗歌鉴赏题教师稿.docVIP

完整版江苏高考近十年诗歌鉴赏题教师稿.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 1.( 04 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⑴一定要注意试题要求“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因此,只要找出诗句中的“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 等代表边塞的地名即可。 ⑵此题只要读懂诗歌内容, 体验到其中情感, 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 05 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j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 *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解析 ⑴题中所谓“贯穿全篇” ,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 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 ,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 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 “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 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 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⑵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此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此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 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 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 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 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 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 我当 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 “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答案 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⑵清冷、幽静 ⑶“为拂绿琴埃” 3.( 06 年)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 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 1)题:除“又”字外,还应注意“却” “相 1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 望”“天涯”等。第( 2)题:教材中采用类似写法的诗文不在少数,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 答案 ( 1)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以虚为主,两句虚中有实。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语言朴素平实,情真意切,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4.( 07 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解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 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

文档评论(0)

zdq7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