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ENT中的辐射模型培训讲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FLUENT中需要考虑热辐射的情况 (1)火焰辐射热传递 (2)表面对表面的辐射加热或冷却 (3)辐射、对流和导热耦合传热 (4)HVAC应用中透过窗户的热辐射,以及汽车工业中车厢内的模拟 (5)玻璃加工、玻璃纤维拉拔及陶瓷加工过程中的辐射 2、FLUENT中的辐射模型 主要有5种辐射模型:DTRM模型、P1模型、Rosseland模型、P1模型、S2S模型 3、DTRM模型的优势及限制 优势:(1)模型较为简单(2)可以通过增加射线数量来提高计算精度(3)可以用于光学深度非常广的情况下。 限制:(1)假定所有表面都是散射的。意味着表面的入射辐射是关于入射角各向同性反射的。(2)不包括散射效应。(3)基于灰体辐射假定。(4)对于大数目的射线问题,非常耗费CPU时间。(5)不能与非共形交界面或滑移网格同时使用。(6)不能用于并行计算中。 4、P1模型的优势及限制 优势:(1)辐射模型为一个扩散方程,求解需要较少的CPU时间。(2)考虑了扩散效应。(3)对于光学深度比较大(如燃烧应用中),P-1模型表现非常好。(4)P-1模型使用曲线坐标很容易处理复杂几何 限制:(1)假定所有的表面均为散射。(2)基于灰体辐射假定。(3)在光学深度很小时,可能会丧失精度。(4)倾向于预测局部热源或接收器的辐射通量。 5、Rosseland辐射模型的优势及限制 优势:相对于P-1模型,它不求解额外的关于入射辐射的传输方程,因此比P-1模型计算要快,且更节省内存。 限制:只能用于光学深度比较大的情况,推荐用于光学深度大于3的情况下;不能用于密度基求解器。 6、DO模型的优势及限制 DO模型能够求解所有光学深度区间的辐射问题;能求解燃烧问题中的面对面辐射问题,内存和计算开销都比较适中。 DO模型能用于计算半透明介质辐射。 7、S2S辐射模型 非常适用于封闭空间中没有介质的辐射问题(如航天器的排热系统、太阳能收集系统、辐射供热装置等)。 限制:(1)假定所有表面均为散射的。(2)灰体辐射假设。(3)内存和存储量需求在表面增加时,增长得非常快。(4)不能用于participating radiation问题。(5)不能用于存在周期边界的模型中。(6)不能用于存在对称边界问题中。(7)不支持非共形交界面、悬挂节点或网格自适应中。 8、适用情况 DTRM模型与DO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光学深度问题,P-1模型适用于光学深度1~3的情况,Rosseland模型适用于光学深度大于3的情况,S2S辐射模型适用于真空中辐射模拟。 中棉所3号 1978年河南省科学大会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主要完成人:黄滋康、任际旭、张四端、李武斌 ???本品种是从岱字棉中选单株,用系统育种法育成。1961-1964年黄河区试平均亩产皮棉81.4kg,比对照增产13.3%,成熟较早,霜前花率比对照增加10.3%;耐病性较强,对当时黄枯萎病蔓延,抗病品种尚未育成的病区棉田减少死苗,保证棉田密度,确保棉田面积,增加棉花产量,起了一定的保证作用。至1972年已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推广约300万亩。 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中棉所9号 1984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蔡荣芳、赖鸣冈、徐成就、王志华、李武斌、田伯英 中棉所9号系采用与乌3、岱福、爱字棉等亲本用复合杂交育成。1979-1980年分别参加全国抗黄萎病区试及黄河流域区试。在抗病区试中12个点次平均亩产皮棉79.60公斤,比对照增产14.5%,两年均居第一位。1980年列为推广种,并确定为全国抗黄萎病区试的对照品种。主体长度29.01毫米,细度6013米/克,强度3.7克,断长22.18千米,试纺32支纱品质指标2197分,综评为上等一级。两年平均黄萎病株率67.4%,病指30.4,分别比对照减轻33.6和22.1%。1983年推广150万亩,平均增产10%,累计推广300万亩,经济收益9000万元。 适合麦棉两熟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   1985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文档评论(0)

zjq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