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山羊 第1部分:品种》编制说明.docVIP

贵州白山羊 第1部分:品种》编制说明.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地方标准《贵州白山羊 第1部分:品种》修订说明 一、标准修订的意义和目的 贵州白山羊(Guizhou White goat)属肉用型山羊地方品种,是贵州省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其以体型大,育肥快,繁殖力高,肉质好,膻味轻,板皮质优而著称。贵州白山羊原产于黔东北乌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德江、务川、桐梓等县,分布在贵州铜仁市、遵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40多个县均有分布贵州白山羊是一个贵州本地养殖历史悠久的山羊品种,据明嘉靖(1522—1567年)年间《思南府志》记载:“羊,皆山羊,罕绵羊”;又据《史书》、《后汉书》等史籍记述,在现今的沿河、思南、印江一养带畜牧业已具规模,黄牛、山羊已是当地的主要畜种。产区活羊销路广,群众喜食羊肉,羊肉摊馆历来兴盛,遵义以“羊肉粉”闻名,如嫁娶、立房、祝寿多以羊肉粉待客。这些民间习俗和文化沉淀对贵州白山羊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贵州白山羊存栏1981年为90余万只,1995年为106.6万只,2005年底为224.97万只,其中:公羊54.79万只,母羊170.18万只,公、母羊分别占24.35%和75.65%。2015年贵州白山羊存栏近150万只。 早在1996年,贵州省畜牧局组织贵州省品改站、铜仁市地区品改站、沿河县及德江县品改站,制定了《DB52/414-1996贵州白山羊》地方标准。当时制定标准的信息技术相对受限,有关性能指标信息欠完善,近年来对贵州白山羊研究逐步深入,在资源分布、品种评价、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及品种利用上有了新的进展,原制定的标准已不能更好的满足贵州白山羊的保护、利用及开发指导需要。 为保护这一优良资源,促进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推动贵州白山羊的保护、利用与产业现代化开发,助推农村产业革命生态畜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3月由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牵头申报了《贵州白山羊标准修订》贵州省标准化项目,于2018年6月获得贵州省会亮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该标准的修订,可为贵州白山羊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品种理论基础,对于贵州白山羊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修订主要内容说明 (一)主要起草单位 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省农业信息中心等省内科研、农技推广机构。 (二)主要起草人 陈祥、冯文武、李波、李俊、宋汝谋、王鑫、张芸、何爱飞、密国辉、许厚强、敖政、宋俊炜、阮涌、杨锌沂等。 (三)主要工作过程及修订内容 确定修标任务后,主持单位于2018年7月20日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会议,确定制标协作单位,由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组成标准修订小组及实施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按时间进度推进标准修订有关工作。 2018年8月~2019年5月,标准修订小组及实施小组从贵州白山羊品种保护、繁殖育种及开发利用研究着手,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并到贵州白山羊主产地沿河、务川县等县开展相关测定工作,对贵州白山羊的产区分布地点、品种的特性、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以及选育利用进行了资料收集、指标测定、数据分析及验证,补充完善了相关数据资料,专门拍摄了贵州白山羊公羊、母羊及群体的图片,拟制了《贵州白山羊》地方标准的修订初稿。 与DB52/T 414-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有,一是体型外貌增加“少部分为麻色、褐色和黑色,部分羊面、鼻、耳部有灰褐色斑点”“公羊头型略大于母羊”“公羊颈部短粗,母羊颈部细长”;二是繁殖性能增加“母羊初情期为3~4月龄,发情周期17~20天,发情持续2天,妊娠期149~152天”“初产单羔率为77.4%,双羔率为20.9%,三羔率为1.7%,平均产羔率为124.3%”;三是产肉性能增加“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肉骨比”指标;四是将“3分级”和“4种羊鉴定”合并修改为“种羊等级评定”,增加分级指标中体尺等级评定指标,增加“表3体型外貌等级评定标准”“表5公羊繁殖性能评定标准”“表6母羊繁殖性能评定标准”“表7综合评定标准”;五是增加“6利用建议”。 2019年6月,标准修订小组及实施小组对拟制出的修订初稿,进行讨论研究,最终形成了《贵州白山羊 第1部分:品种(征集意见稿)》。 三、技术依据 贵州白山羊的资源分布、外貌特征、体重体尺、繁殖性能、使役性能、等级评定等相关内容,主要依据标准修订小组和实施小组掌握的具体资料及数据进行修订,参考了2015年发表的《贵州白山羊的体尺与体重及其相关性》、2013年发表的《贵州白山羊品种资源调查报告》等新发表研究内容,形成的《贵

文档评论(0)

雄霸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