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科学研究典范质量之辩探析混合研究-aterorgtw.pdf

从社会科学研究典范质量之辩探析混合研究-aterorgtw.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9 ,8 (6 ),頁163-177 專論文章 從社會科學研究典範質量之辯探析混合研究 黃麗鈴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 中文摘要 社會科學因應不同時代背景與各種不同典範的崛起和移轉,有不同的詮釋與研 究方法,19 世紀初,物理學門從本體論、認識論及方法論進行邏輯實證的研究,植 基於實證科學之「量化研究典範」應運而生,主張以客觀分析社會現象,1960 年起 植基於詮釋理論之「質性研究典範」,主張以主觀的、理解的脈絡看待世界,社會科 學研究也正式進入多元典範並存的時代。隨著質性研究的出現,許多相關議題引起 爭辯,要如何確保了解典範間的差別,研究者必須了解基本信念 、本體論、認識論 及方法論的假設,並能互相進行對話。本文首先針對量化及質性典範基本主張及爭 辯進行分析、其次說明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二者取徑及差異,最後探析混合研究的 出現及運用並提出個人觀點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典範、量化研究、質性研究、混合研究 第 163 頁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9 ,8 (6 ),頁163-177 專論文章 A mixed-methods research on the debat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Huang Li-Ling New Taipei City/Education Department/Chief Abstract Social science has developed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methodology in responding to the vising and transition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models.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based on the positivism paradigm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logical and empirical data that derived from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has been analyzed in physics. This leads to objective analysi s of social phenomena. In 1960s, the paradigm of quality research based on hermeneutic suggests subjective and contextual view to recognize the world. Thus, the era of multipl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