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1861)培训资料讲解.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驾驶室的正三轮摩托车 自卸车 半挂牵引车 罐式汽车 罐式汽车 罐式挂车 半挂车 消防车 救护车 工程救险车 四点式安全带 反光膜型反光标识 反射器型反光标识 GB 25990-2010 『常见电涡流缓速器结构示意图』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 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副制动踏板 副制动踏板 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危险货物运输车 二、检验结果 台 试 检 测 项 目 轮荷(kg) 最大行车制动力(10N) 过程差最大差值点(10N) 空 载 制 动 加 载 制 动 项目 判定 单项 次数 行车制动率 (%) 不 平 衡 率(%) 驻车制动力(10N) 驻车制动率(%) 加 载轴 荷(kg) 轴 制动 率(%) 不 平 衡 率(%)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制动 B 一轴 二轴 三轴 四轴 五轴 整车 驻车 动态轮荷(左/右)(kg) 1轴 / 2轴 / 前照灯 H 项目 远光发光强度 (cd) 远光垂直 偏移量(mm/10m) 近光垂直 偏移量 (mm/10m) 远光灯 中心高 (mm) 近光灯 中心高 (mm) 远光垂直偏移 近光垂直偏移 项目 判定 单项 次数 左外灯 左内灯 右内灯 右外灯 车速表S km/h 侧滑A m/km 路试制动性能 路试检验员 车辆外廓尺寸(mm×mm×mm):  整备质量(kg): 主车制动检验结果(对于主车和挂车一起检验,在打印挂车报告时) 总 检 次 数 备注 机动车(除摩托车、三轮汽车外)安全技术检验表填表说明如下: a) 路试制动性能中,按选择的如下路试检测项目打印项目名称(单位)、数据: 制动初速度,制动距离(m),制动稳定性; 制动初速度,MFDD(m/s2),协调时间(s),制动稳定性; b) 制动动态轮荷仅在使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测小(微)型载客汽车时需打印,按“左/右”格式打印; c) 远近光垂直偏移量栏按照上偏差为正“+”,下偏差为负“–”计; d) 远(近)光垂直偏移按照远(近)光垂直偏移量与远(近)光灯中心高的比值计,单位取*.H。   e) 单项次数栏打印本检验周期内单项检测的次数(含初复检)、以便明确该数据是第几次检测结果。制动各轴单项次数以该轴上检验设备次数为准; f) 总检次数栏打印本检验周期内该车上线检测的总次数(含初复检); g) 挂车检测时与主车(牵引车)一起上线检测的,主车与挂车均按本表格式打印; h) 当车辆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检验项目使用仪器自动测量时,可一并在此表中打印。 三轮汽车、摩托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仪器设备检验部分)填表说明如下: a) 路试制动性能中,按选择的如下路试检测项目打印项目名称(单位)、数据: 制动初速度,制动距离(m),制动稳定性; 制动初速度,MFDD(m/s2),协调时间(s),制动稳定性; b) 单项次数栏打印本检验周期内单项检测的次数(含初复检)、以便明确该数据是第几次检测结果,制动各轴单项次数以该轴上检验设备次数为准; c) 总检次数栏打印本检验周期内该车上线检测的总次数(含初复检); d) 当车辆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检验项目使用仪器自动测量时,可一并在此表中打印。 4、标准要点解读 6.8 仪器设备检验 6.8.1 行车制动 6.8.1.1 台试空载检验行车制动性能时,应符合GB 7258-2012中7.11.1的相关要求。 6.8.1.2 对于全挂车、半挂车,台试空载制动性能检验时,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a) 与牵引车组合成的汽车列车检验结果符合GB 7258-2012中7.11.1的相关要求; b) 挂车的轴制动力之和与挂车轴荷之和的比值大于等于55%; c) 挂车的轴制动不平衡率符合GB 7258-2012中7.11.1.2的要求。 附录 C C.1.5 制动性能参数计算 C.1.5.1 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时 制动性能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a) 轴制动率为测得的该轴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该轴(静态)轴荷之百分比; b) 以同轴左、右轮两个车轮均达到最大制动力(或两个车轮一个达到最大制动力、另一个产生抱死滑移;或两个车轮均产生抱死滑移)时为取值终点,取制动力增长过程中测得的同时刻左右轮制动力差最大值为左右车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用该值除以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中的大值(当后轴及其他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60%时为该轴轴荷),得到不平衡率; 附录 C c) 整车制动率为测得的各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该车各轴(静态)轴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