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第二章鲁迅.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鲁迅 娱乐 电影《鲁迅》 曾孙女出现台湾娱乐节目 一、生活及创作道路 1、生平 1881.9.25-1936.10.19 绍兴 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1918年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5年前后的“女师大事件”、1926年“三·一八”惨案,震动。 1926年离开北京。 1926年9月-1927年1月 厦门大学国文系 1927年1月 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 1928年10月,定居上海。最后十年 三十年代,文艺论争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去世。 一、生活及创作道路 2、创作概要 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 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16部杂文集。 二、 《呐喊》与《彷徨》 1、《呐喊·自序》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苦的寂寞” “忧愤深广” 2、《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3、解读关键:“铁屋子理论” “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绝望”与“希望”两个命题互相纠结、渗透。构成了《呐喊》、《彷徨》最基本的心理内容。 4、两种形象 (1)农民 阿Q、七斤、闰土、祥林嫂、爱姑 (2)知识分子 A.现代知识分子: 吕纬甫、魏连殳、子君、涓生、“我” B.传统知识分子: 孔乙己、狂人、陈士成、疯子 5、表现手法 风格:丰满洗练、隽永舒展、诙谐峭拔 (1)“画眼睛”“勾灵魂” (2)简约凝练 (3)高度概括 (4)两大模式: “看”-“被看” “离去”-“归来”-“再离去”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在酒楼上》 中国知识分子无家可归的悬浮感 “在”而“不属于” 6、创新 (1)开放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严酷现实主义,容纳多种艺术手段 (2)创作基调:“忧愤深广” “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3)现代现实主义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人物 现代小说民族形式的最为重要的创造者: 题材的变革、灵魂的揭示、格局和语言创新 三、《狂人日记》 故事层面 表层意味 孤独个体——愚昧群体 心灵层面 对话与冲突;反讽;绝望 技术层面 现实描写与象征表现 四、《野草》和《朝花夕拾》 (一)《野草》 “独语体” 《野草》的创作背景 1924/4-1926/4年,是鲁迅一生中相当痛苦的时期。 [1]新文化运动的退潮,使他又陷入抑郁之中,彷徨于无地。 [2]兄弟失和,1924-5-25日由砖塔胡同61号移至西三条胡同新屋。 [3]女师大事件对鲁迅有所影响,《野草》中最灰暗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段时间写的。 [4]与许广平的恋爱,对《野草》的写作也有影响。 《野草》的主题—— [1]对社会与政治的批评 《失掉的好地狱》 人类用人的尊严整饰地狱,地狱颓废的气象得以改变,然而鬼众们的景况却比以前更加恶化。鲁迅对近代革命的不满。他在《忽然想到》(1925-2-20)就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 《颓败线的颤动》被伤害者陷入恩与仇、爱与憎交织的情感中。她愤懑的也是她所珍爱的,因而她不愿伤害她所愤懑的,她只能独自承担伤痛、愤懑与无语。 《复仇》、《这样的战士》 [2]对自我、人生和个人意志的哲学思考 《影的告别》,影的存在的逻辑困境在于:他要告别主人而执求自我的意志,但若告别主人它将陷入无地,光明会将它消失、黑暗会将它吞没。 影可视为自我意识的象征,也是作者自我的隐喻。它有三个特征: 对理性的怀疑与挑战。它不仅怀疑宗教信仰上的所谓天堂与地狱,也怀疑政治信仰上的所谓将来的黄金世界。 对自我的怀疑。影不愿徘徊明暗之间,宁愿被黑暗吞没或被光明消失。但做为影的存在,它只有黑暗与虚空。 对自我存在的不满。它不愿存在明暗之间,决意告别主人而独自远行。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