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史.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代导演继续创作和第三代导演的崛起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 第二代导演主要代表人物:费穆、蔡楚山、袁牧之、桑弧、史东山、沈西苓、汤晓丹等。 第二代导演的成就: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第二代导演最大的特点:写实。 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 中国电影从第二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新中国前期,大力提倡拍摄“工农兵”电影,影响了第二代导演的艺术生命力,汤晓丹深入部队体验生活,采访英雄,拍摄出了许多革命军事题材的影片,影响了第三代导演群落的形成。 第三代导演的代表:成荫、谢铁骊、水华、凌子风、谢晋、崔嵬、李俊等。 成荫:擅长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钢铁战士》《南征北战》 水华:《白毛女》《林家铺子》 谢铁骊:《海霞》《暴风骤雨》《早春二月》 新中国第一名电影女导演:王苹,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片《东方红》。 “十七年电影”大多主题鲜明,定位明确,按不同的影片题材与样式进行归类,较突出的题材与体裁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上甘岭》《赵一曼》《董存瑞》 二、名著改编的影片:《祝福》《龙须沟》《家》《早春二月》《林家铺子》 三、惊险片:《平原游击队》《冰山上的来客》《秘密图纸》 四、爱情片:《刘三姐》《阿诗玛》《画中人》《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五、儿童片:《鸡毛信》《英雄小八路》《祖国的花朵》《小兵张嘎》 六、体育片:《女篮五号》《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水上春秋》 七、喜剧片:《魔术师的奇遇》《抓壮丁》《七十二家房客》 八、戏曲片:《红楼梦》《天仙配》《花木兰》 九、艺术性纪录片:《黄宝妹》 十、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农奴》《刘三姐》《阿诗玛》《达吉和她的父亲》 十一、舞台艺术片:《东方红》 十二、动画片:《大闹天宫》 电影的放映发行事业经过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1965年为止,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 放映单位从1949年 400多 到 1965年20363. 电影观众人次从1949年 4700多万到1965年46.3亿。 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了自给。同时,还建成了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的洗印厂。 建立了电影专业的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中国电影资料馆,培养出一批批电影创作、理论研究与科学技术人材。 全面发展,展现出繁荣的前景。 第四章 停滞与倒退 文革电影(1966——1976) 中国电影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停滞和倒退,电影家被打倒,电影厂被关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影坛显现出令人窒息的空白,后来虽恢复了生产,但是在“根本任务”论、“三突出”论等严重框范下,影坛又成为“样板戏”电影和阴谋电影的天下,现实主义电影只能曲折地伸展。 这个时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悲哀的一幕。 优秀影片不准放映,新片被迫停止。 只能看“三战”片(《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 )和几部外国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朝鲜的《卖花姑娘》)。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电影(1977——今) 1976年10月,打倒了“四人帮”,中国电影事业获得解放。 1979年10月在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在祝辞中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并重申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纵观新时期电影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1977-1983年,现实主义回归和对电影本体重新审视。在电影形式上、技巧上进行创新。包括第二、三代导演的探索及第四代导演的特殊贡献。 2、1984-1986年,第五代导演崛起“探索电影”异军突起。 3、1987-1989年,提出“娱乐片主体”,影坛出现多元化探索的局面。 第四代导演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是第五代电影人的老师。 第四代导演人:张暖析、郑洞天、吴贻弓、谢飞、黄蜀芹等。 第四代导演的电影创作是在一个现实主义立场上的一种人道、人性论的创作。促进了中国电影语言“现代化”。 代表作品:《沙欧》《邻居》《城南旧事》 第四代导演提出:中国电影要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