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工作 观察设备 管路是否松脱、打折 机器是否正常运转 报警 置管护理、换药 保持导尿管通畅 注意事项 禁止在降温管路输注甘露醇等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药物。 ICU中的临床应用 心肺复苏术后、溺水、脑血管病及引起中枢性高热,、肝性脑病、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热惊厥或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中暑等,都可以采用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进行亚低温治疗 血管内降温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术中的一项安全可行的辅助手段, Kandzari等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肯定了血管内亚低温技术缩小心肌梗死体积的作用。 亚低温可降低机体代谢,减少机体需氧量,从而减轻肺负担,防止与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 另一方面,亚低温具有抑制PMN浸润、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凋亡、血栓形成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等诸多作用。 亚低温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治疗方面可能具有意 想不到的效果 我科治疗病例 关于血管内降温的几大误区 没有血管内降温治疗,该患者也会康复。 尽管随着各种先进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在化脓性脑膜炎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重症患者仍会发生死亡,即使侥幸存活,因脑组织损害严重,会遗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诸如脑积水、癫痫、智能低下等。 高热的危害众所周知,持续高热可引起颅内压升高,细胞缺氧变性,而且会导致脑组织循环障碍,酸中毒,最终会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此类患者中快速降温具有重要意义。该患者持续高热数日,已经发生脏器及循环障碍的迹象,若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呼吸机相关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关于血管内降温的几大误区 血管内降温只治标不治本。 血管内降温乃是“由里及表”,最终“表里如一”。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SIRS),体内大量炎性介质的失控性、瀑布样释放。持续高热会导致炎性反应失控加重,血管损害渗漏增加,脏器细胞变性功能障碍,而降温后则打断此恶性循环,因此既治标又治本。且该患者为肥胖体型的脑炎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存在障碍,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难以奏效,因此血管内降温为最佳选择。 关于血管内降温的几大误区 血管内降温增加患者费用。 目前限制血管内降温系统在国内广泛应用的障碍之一为花费问题,管路造价高,约折合16000人民币,对于普通家庭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仔细算来,血管内降温技术不但不会增加患者费用,还会减少其总体花费。患者应用血管内降温后明显缩短病程,减少用药,缩短应用呼吸机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其节约费用可想而知。 重症医学生命岛,技术革新最重要。 提起这点很骄傲,我科多次创新高。 先进技术介入早,抢救争分又夺秒。 血管降温效果好,山东省内首报道。 快速降温波动小,保护脏器复苏脑。 病人康复把命保,总体花费也减少。 谢谢! *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及ICU中的应用 ICU很多病人需亚低温或降温治疗 亚低温:心肺复苏后、脑血管疾病、AMI 降温:各种高热、甲亢危象、颈髓损伤、脑膜炎等。 低温治疗的历史和发展 低温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低温脑保护研究又重新成为热点。实验研究发现轻到中度低温(32-35℃)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同时副作用明显减少。 2001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美国9 个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联合进行的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是:亚低温治疗不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仅能显著提高GCS评分 2002 年新英格兰杂志同时发表了两项随机、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结果: 一项研究在5 个欧洲国家的9 个中心进行, 另一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4 家医院进行。 结果轻度低温比常温明显提高医院外发生心脏停搏后昏迷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系统的恢复。进一步证明了亚低温治疗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重要地位, 使亚低温治疗有了充分的临床证据。 2003、2005相继发表了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ILCOR) 高级生命支援特别小组的建议:院外心脏停搏的成年患者进行低温治疗, 体核温度应降至32℃~34 ℃, 持续时间应为12~24 小时,扩大CPR低温治疗的临床适应症。 建议得到美国心脏学会(AHA)的批准,为亚低温治疗临床应用的推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低温治疗目标温度 国际医学界将机体低温分为: 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 ,33~35 ℃) 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 ,28~32 ℃) 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 ,17~27 ℃) 超深度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 ,16 ℃以下) 轻、中度低温(28~35 ℃)称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