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课件共59张.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的形象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考查答题指要 提问方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提问方式:分析诗或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 答题思路: 1、总:什么形象(特征+身份) 2、分:形象的具体特征——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分析论证。融入表达技巧。 3、总: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身份如:英雄、美人、游子、宫女、思妇(少妇)、隐者、征人、悲士、知识分子、诗人) 第二步: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 第三步:情感、作用。 答题范示:本诗刻画了 形象。诗中 词句体现了 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 方法归纳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年龄等 ?3、注意细节、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4、诗中作者的评论。 《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陆鸿渐:即茶圣陆羽。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贫女 ????????????? (唐)??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1)俭梳妆: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俭”通“险”,怪异。 (2)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 要点:整首诗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 (1)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寒士举荐无人的苦闷; (2)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 (3)“谁爱风流高格调”两句,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 (4)“为他人作嫁衣裳”两句则抒发了寒士久屈人下、不为世用的不平。 1、2008【湖北卷】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答案】⑴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 2、(2009年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